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青蛙听故事》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p> <p>2、理解新词汇: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一声不吭。</p> <p>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p> <p>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p> <p>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p> <p>活动准备:</p> <p>优美、宁静的音乐磁带,背景图一幅,月亮、小鱼、青蛙图片各一张。</p> <p>活动过程:</p> <p>1、谈话,引出课题。</p> <p>教师:你喜欢听故事吗?你喜欢听谁讲故事?最喜欢听什么故事呢?</p> <p>2、幼儿边看书,边听教师配乐讲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p> <p>(1)教师配乐讲故事。(注意语气和动作)</p> <p>(2)提问:故事里有谁?(月亮婆婆、小鱼儿、小青蛙)(出示图片)</p> <p>月亮婆婆在讲故事给谁听?(小鱼、小青蛙)</p> <p>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跟述,并提出相应的问题。</p> <p>(1)小鱼是怎么听故事的?(安安静静)</p> <p>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安安静静。(集体体验安安静静的感觉)</p> <p>(2)小青蛙先是怎么听故事的?(又蹦又跳)</p> <p>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又蹦又跳。(请个别幼儿表演)</p> <p>(3)月亮婆婆怎样了?(生气了)</p> <p>为什么会生气呢?(小青蛙呱呱呱地乱叫,又蹦又跳)</p> <p>(4)后来,小青蛙是怎么做的?</p> <p>(教师: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道歉,月亮婆婆和小鱼儿原谅他了)</p> <p>又是怎么听故事的?(一声不吭)</p> <p>帮助幼儿理解词汇:一声不吭。</p> <p>(集体体验一声不吭的感觉)</p> <p>那月亮婆婆和小鱼儿出来了吗?(出来了,月亮婆婆继续讲故事给它们听)</p> <p>(5)教师:想一想,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听故事(安安静静)?向谁学习?(小鱼)</p> <p>4、鼓励幼儿给故事起名字。</p> <p>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想一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p> <p>5、游戏“传话"</p> <p>(1)现在小青蛙可好了,不管听谁说话都很认真,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青蛙。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插嘴,听清楚每一句话,这样才能知道很多的事情,把事情做的更好。今天,我们来做个传话游戏,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一定要听仔细听清楚,人家说的话才能做游戏。</p> <p>(2)讲解方法一组幼儿上来示范。</p> <p>(3)幼儿游戏。</p> <p>(4)简单评价游戏情况</p> <p>(教师注意:幼儿传话内容从简单的较熟悉的词开始,如:天气、高兴等)</p> <p>活动反思:</p> <p>本次活动依据孩子年龄特点、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故对幼儿学习、成长有很大帮助。</p> <p>故事通过正反两方面情况对比,让幼儿自己听故事、感受故事、自己用简短的话语表述自己听到的故事,让幼儿自己发现好的一面,同时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又通过游戏方式来反馈学习的内容、效果。 对于个别对此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如眼神交流或手势提醒幼儿,也可以主动提问这些幼儿,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故事。</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