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0:26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子摘桃子》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设计背景</p> <p>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设计课时,我特别选用孩子们熟悉的猴子,桃子。我发现孩子们兴趣很高,并且愿意参加到活动中。戴上头饰后有的孩子居然也像小猴子一样蹦跳着。</p> <p>活动目标</p> <p>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和许多的关系。</p> <p>2、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p> <p>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p> <p>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p> <p>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p> <p>教学重点、难点</p> <p>初步了解“一和许多”及他们的关系</p> <p>活动准备</p> <p>1、课前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p> <p>2、磁性教具:小房子一座,小猴子一只,许多桃子(个数与幼儿数相等)</p> <p>3、小篮子一只。</p> <p>教学过程</p> <p>一、开始部分:</p> <p>语言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新故事,小朋友要认真听,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听得最认真。”</p> <p>二、基本部分:</p> <p>1、教师边讲述故事《小猴子摘桃子》,边演示磁性教具,帮助幼儿认知“1”和“许多”。</p> <p>教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出示磁性教具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一位小主人,你们看它是谁?(出示磁性教具小猴子)。</p> <p>小朋友:“小猴子”</p> <p>教师:“这是几只小猴子?”</p> <p>小朋友:“1只”</p> <p>教师出示萝卜问:“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呀?”(出示磁性教具桃子)。</p> <p>小朋友:“摘桃子”</p> <p>教师:“小猴子的桃树上有多少桃子?”</p> <p>小朋友:“许多桃子。”</p> <p>2、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摘桃子》,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p> <p>教师:“小猴子很爱劳动,桃子一天天长大了,小猴子忙呀忙呀,怎么都忙不过来。它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小朋友高兴吗?”(幼儿做游戏)幼儿摘下一个桃子时说:“我摘了一个桃子。”</p> <p>教师总结:“原来树上有许多桃子,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树上还有多少桃子?”</p> <p>小朋友:“一个也没有了”</p> <p>教师:“对!许多能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就没有了。”幼儿说:“一个也没有了”</p> <p>3、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把桃子送回家》,感知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p> <p>教师:“小朋友帮小猴子摘完桃子,现在咱们把桃子给小猴子送回家好不好?”</p> <p>小朋友:“好!”</p> <p>请小朋友把桃子放进篮子里,并说:“我放上一个桃子。”</p> <p>教师:“篮子里现在有多少桃子?”</p> <p>小朋友:“许多桃子。”</p> <p>总结:“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教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p> <p>三、结束部分:</p> <p>教师:“小朋友今天帮小猴子摘桃子,并帮它把桃子送回了家,小朋友们累不累呀?”</p> <p>小朋友:“累。”</p> <p>教师:“天也快黑了,咱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小朋友和小猴子再见吧!”</p> <p>小朋友:“小猴子再见!再见!”</p> <p>放律动音乐让幼儿学小猴子跳蹦出教室。</p> <p>教学反思</p> <p>首先,在选课上,我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就围绕(一和许多),真的上课了,我发现孩子虽然兴趣很浓,上课一直能跟随老师的教法,但我还是觉得做得不够,比如说我的活动设计的有一点单一,就围绕这么一个故事,还有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初步的一和许多的概念,孩子的掌握效果不是很好。</p> <p>其次,在上这节课上,我刚开始的语速适中,声音柔美,但当孩子的兴趣过浓,课堂显得没法控制时,我的声音就有一点大了,语速也有一点快。</p> <p>通过这次示范课,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问题还真是不少。选材还是满足不了孩子,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以后一定更加努力。</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子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