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点评及教学反思《鸡蛋》
<p align="center"></p><p>教学意图:</p> <p>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活依赖性较强。因此,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认识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孩子多种感官参与,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p> <p>科学素质要求:</p> <p>1、具有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p> <p>2、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p> <p>3、养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p> <p>4、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欲望和初步的环保意。</p> <p>教学目标:</p> <p>1、体验探索鸡蛋和自我服务的快乐。</p> <p>2、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方法。</p> <p>3、发展幼儿观察力及动手操作力。掌握煎鸡蛋的技能。</p> <p>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p> <p>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p> <p>教学准备:</p> <p>1、托盘每人一个,盘内有一个小筐(小筐内有四个混在一起的生、熟鸡蛋),一只小碗、一只小碟子、一条小毛巾。</p> <p>2、软垫、滑板、手电筒、清水、盐水、暗箱、四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有电火锅、各种调料、碗、筷等。</p> <p>3、电脑软件一套。</p> <p>教学过程:</p> <p>1、幼儿随意坐在地毯上看电视(画面上一只鸡蛋在音乐的伴考下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滚动着,最后定格为“有趣的鸡蛋”)。</p> <p>2、归纳鸡蛋的特征及用途。</p> <p>(1)你知道鸡蛋有哪些特征吗?</p> <p>(2)看电视做游戏《会变的数字》,通过游戏了解蛋的用途。</p> <p>游戏规则: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幅图案,每一幅图多都与鸡蛋有关,当小朋友所说的答案与数字后面的图案相符时,每幅图案就会从数字后面跳出来。</p> <p>3、分辨生、熟鸡蛋的方法。</p> <p>(1)幼儿看电视(画面上是一只胖乎乎的小熊,端着一小筐)蛋走过来,焦急地说:“今天我请客,可是一不小心,将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一起了,怎么办呢?”)画面定格。</p> <p>你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壳的情况下分辨出生鸡蛋和熟鸡蛋呢?</p> <p>(2)利用手电筒、板、软垫、清水、盐水等材料,分辨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贴上相应的标记。教师观察指导。</p> <p>(3)说出自己操作后结论:</p> <p>分别请一个在鸡蛋上贴有一种、两种、三种特征标记创儿讲明贴标记的原因,并当场敲破鸡蛋检验生、熟鸡蛋,帮助归纳出分辨生、熟鸡蛋的方法。</p> <p>小结:我们知道用手电筒照(光亮)、摇晃(声响)和旋转(快,的方法可以辨出生、熟鸡蛋,也知道用清水、盐水、滚动等方法学习分辨出生、熟鸡蛋。</p> <p>4、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简单生活技能。</p> <p>(1)幼儿看电视(小熊讲解煎鸡蛋的过程)。</p> <p>(2)幼儿自由结合分组活动:一组学习剥熟鸡蛋,一组学习生鸡蛋。一组在活动角继续练习分辨生、熟鸡蛋。</p> <p>(3)大家共同品尝煎好的鸡蛋。</p> <p>活动由看电视到做游戏,再到分析讨论,得出较蔓学的结论,最后到生活技能培养,整个环节设计流畅自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生熟鸡蛋的不同特点。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讨论、辨别,幼儿由具体经验发展到扩展。</p> <p>教学反思:</p> <p>在实际活动中,孩子们因为第一次动手摆弄鸡蛋,因此他们会觉得很新奇。让孩子在观察鸡蛋的时候,了解鸡蛋的外形,丰富孩子有关鸡蛋的感性知识;并能在活动中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们分享感受的经验。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摆弄、观察鸡蛋的外形(蛋壳的颜色、鸡蛋的形状),同桌孩子的鸡蛋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讲讲自己的发现。通过生、熟鸡蛋的比较,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通过自己的动手摆弄、观察,第一次亲手敲开了鸡蛋,得到了有关鸡蛋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有利地利用,使孩子们轻松地得到了经验,并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周围熟悉事物的情感。此次活动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