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过桥》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 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感。</p> <p>2. 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p> <p>3. 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感。</p> <p>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p> <p>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p> <p>活动准备</p> <p>1.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p> <p>2. 录音机、歌曲磁带</p> <p>活动过程</p> <p>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p> <p>1、幼儿集体念儿歌</p> <p>教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p> <p>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小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p> <p>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小熊过桥》。</p> <p>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墨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的匹配。</p> <p>教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边在心理跟着音乐节奏把歌曲念出来。</p> <p>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p> <p>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p> <p>教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p> <p>4、幼儿加入刚刚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教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p> <p>三、幼儿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p> <p>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整首歌曲动作。</p> <p>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组合成一个好看的舞蹈。</p> <p>2、教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对动作进行整理,让幼儿相互学习。</p> <p>3、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p> <p>教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p> <p>4、幼儿在座位上和教师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p> <p>5、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创设表演情景,用平衡木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歌曲表演完,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在一起跳舞,两名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p> <p>6、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p> <p>7、幼儿再次交换角色表演。</p> <p>8、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的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p> <p>活动延伸:</p> <p>在幼儿歌曲表演后,可带领幼儿游戏“快乐的小熊”。教师再弹奏一遍乐曲,增加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车等动作。如:幼儿在歌曲~小节做熊走路动作,~小节做熊跳舞动作。</p> <p>活动反思</p> <p>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小熊的心理变化不是很理解,也不能较好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以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表示的方式方法上我也没有较好的让幼儿充分了解小熊在过桥时的心理变化,由于没有实物体验,因此幼儿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小熊当时的心理变化。本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对乌鸦、流水、鲤鱼的做法上让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时,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判断谁对谁错,但是却不能完整的说出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互动的环节也是没有较好的考虑,互动的环节较少,没有让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小熊在过小竹桥时的心情,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会,在游戏中进行学习。</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td width="277"> </td> <td> </td></tr>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