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鱼有多长》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p> <p>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p> <p>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p> <p>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p> <p>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p> <p>活动重难点:</p> <p>会用回形针测量物体,并能记录。</p> <p>活动准备:</p> <p>回形针若干;三条颜色、长度不同的卡片鱼;大记录单一张;笔若干;《幼儿画册》;数字贴纸。</p> <p>活动过程:</p> <p>一、出示卡片鱼很回形针,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p> <p>教师:鱼妈妈有三个孩子,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那条鱼宝宝最长呢?鱼妈妈很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长,该怎么做呢?让我们用回形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p> <p>二、学习用回形针测量鱼身的方法。</p> <p>1、提问:从什么地方开始量,怎样才能量得准?启发幼儿说出按一定方向顺序(从鱼的尖嘴到鱼的尾巴)来测量,并且在摆放回形针时要一根一根连接好。</p> <p>2、请个别幼儿上来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麽?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p> <p>3、请幼儿说出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在记录单上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p> <p>三、幼儿动手测量小鱼并记录结果。</p> <p>幼儿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先用摆放回形针的方式测量出鱼的长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数字贴纸来表示数量,最后请幼儿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来比较鱼的长度。</p> <p>活动反思:</p> <p>活动中孩子们帮助小鱼妈妈和各种不同的小鱼量身长活动中,认识了回形针,探讨了用回形针测量的多种方法,孩子们总结出了一些测量的较好方法,而大部分幼儿喜欢用多根回形针测量的方法,只有一位小朋友用一根回形针进行测量。于是,针对这种特别的测量方法,我引导孩子上前说说自己是怎么测量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在操作时,每位幼儿都积极自己尝试、记录,活动中当帮助出现困难的小朋友时,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活动中欣喜发现孩子们通过教师示范和幼儿模仿实践很快学会了测量方法。而第三环节中我增加了视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用一根回形针正确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操作练习使幼儿巩固所学的测量方法。</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