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胎生与卵生》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知道动物繁殖后代有胎生和卵生两种方式。</p> <p>2、能区分常见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p> <p>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 <p>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p> <p>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p> <p>活动重点难点</p> <p>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p> <p>活动难点: 区分动物的繁殖方式</p> <p>活动准备</p> <p>煮熟的鸡蛋一颗;小猫、小狗、小鸟、青蛙图片;字卡;小猫、小狗、小鸟、小鸡孵化以及喂食课件。</p> <p>活动过程</p> <p>一、以鸡蛋引出课题,了解卵生的含义</p> <p>师:(出示鸡蛋)这是什么?鸡蛋里面有什么?我们打开看看。提问:鸡蛋从哪里来的? 小鸡又是从哪里来的?</p> <p>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多媒体演示母鸡下蛋、孵蛋,小鸡出生、觅食的过程。</p> <p>再次提问:鸡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鸡蛋)小鸡从哪里来?(鸡蛋)</p> <p>小结:鸡妈妈生宝宝的这种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幼儿认读)</p> <p>二、了解胎生的含义</p> <p>师:你是谁生的?你生下来长什么样?吃什么?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鸡一样吗?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多媒体演示人的出生过程</p> <p>小结: 人的这种出生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幼儿认读)</p> <p>三、区分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p> <p>1、分别出示小猫、小狗、小鸟、青蛙图片,想一想他们的出生方式,并请四名幼儿把它们送回相应的家。</p> <p>2、集体纠错(借助已有经验和多媒体演示)</p> <p>四、延伸:回家查找资料,找一找还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是卵生的。比一比谁找到的最多。</p> <p>活动反思</p> <p>[纲要]指出: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本次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常吃的鸡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幼儿对胎生和卵生的含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区分环节照顾到个别差异;最后延伸环节是对能力的提升,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空间,也体现了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