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做做玩玩》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设计背景</p> <p>“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自古以来,大自然和成人的劳作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佳对象,当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却都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们的劳作。脱离自然的教育是贫乏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时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随处可见芭茅草,回想我们儿时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我们童年的幸福!强烈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喜悦。</p> <p>活动目标</p> <p>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p> <p>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p> <p>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p> <p>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p> <p>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p> <p>教学重点、难点</p> <p>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p> <p>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p> <p>活动准备</p> <p>VCR 芭茅杆</p> <p>活动过程</p> <p>一、 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p> <p>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对,它们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p> <p>芭茅花花,像条尾巴, 芭茅杆杆,扯来玩玩,</p> <p>编匹马马,跑遍天下, 编颗糖糖,给你尝尝</p> <p>编把手枪,一起打仗, 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p> <p>2、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3、带好自己的草墩。)出发!</p> <p>二、 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p> <p>三、 采集、整理芭茅杆。</p> <p>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p> <p>四、 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p> <p>五、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p> <p>六、 作品展示。</p> <p>七、 自主游戏。</p> <p>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今天我们还用芭茅杆做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们要象芭茅草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p> <p>教学反思</p> <p>今天的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我认为此项活动还可以通过搭建、拼接或体能游戏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玩的兴趣,真正做到“益智益乐”。</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