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按形状分类》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p> <p>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p> <p>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p> <p>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p> <p>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p> <p>活动准备:</p> <p>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p> <p>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p> <p>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p> <p>活动过程:</p> <p>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p> <p>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p> <p>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p> <p>1、观察“饼干”。</p> <p>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p> <p>2、喂碗宝宝吃“饼干”。</p> <p>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p> <p>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p> <p>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p> <p>三、幼儿吃饼干。</p> <p>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p> <p>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p> <p>3、幼儿吃饼干。</p> <p>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p> <p>活动反思:</p> <p>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