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27:1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 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p> <p>2. 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p> <p>活动准备</p> <p>光线较暗的教室,手电筒、玻璃片、透光之、纸、布娃娃、剪刀、记录纸、动感音乐、音频、视频播放器。</p> <p>活动过程</p> <p>1.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p> <p>请幼儿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p> <p>2.组织幼儿操作实验,了解影子的成因</p> <p>(1)引导幼儿回顾经验,理解影子的成因之一:光。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经验进行一下提问: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没有影子?</p> <p>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p> <p>(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发现影子的成因之二——不透光的物体遮住了光才会形成影子。</p> <p>教师出示各种材料,如手电筒、玻璃片、透光纸、纸、布娃娃、剪刀等,指导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分别照射下表中的物体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有影子的用对号表示)</p> <p>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纸、布娃娃、剪刀有影子,当光照射玻璃片、透光纸这些透光的物体时,没有影子。</p> <p>小结:当光照在纸、布娃娃、小玩具这些不透光物体上时,就会产生影子,当光照射玻璃片,透光纸这些透光的物体时,没有影子,光线能穿透过去。</p> <p>3.幼儿操作探索,探索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距离、位置有关</p> <p>(1)操作验证,探索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距离位置的关系。</p> <p>幼儿两人一组,用手电筒做光源从远近不同距离、高低不同角度照射布娃娃,观察布娃娃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做好记录。</p> <p>(2)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p> <p>小结:当光离物体近时,影子变大;离物体远时,影子变小;光从低处照向物体时,物体变大;从高处照向物体时,物体变小。</p> <p>活动延伸</p> <p>科学区提供各种用卡纸剪的《西游记》中人物卡片、手电筒等,组织幼儿玩皮影戏的游戏,继续探索光与影的秘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