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26:00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

<p align="center"></p><p>设计意图:</p> <p>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p> <p>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走独木桥,其用意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独木桥的特点,获得过桥的体验,同时也为以下的环节做铺垫,使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不同教案得到整合,幼儿得到综合的学习,使活动形式更丰富,接着再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课件声形并茂,使得幼儿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p> <p>活动目标:</p> <p>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p> <p>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p> <p>3、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识汉字"东边、西边、小桥"。</p> <p>4、能大胆朗诵儿歌,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故事。</p> <p>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p> <p>活动准备:</p> <p>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p> <p>活动过程:</p> <p>(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p> <p>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p> <p>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p> <p>(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p> <p>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p> <p>2、发生了什么事?</p> <p>(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p> <p>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p> <p>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p> <p>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p> <p>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p> <p>(五)活动延伸</p> <p>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p> <p>活动反思</p> <p>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教案、社会教案,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td width="277"> </td> <td> </td></tr> </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