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守株待兔》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p> <p>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p> <p>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p> <p>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p> <p>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p> <p>活动准备:</p> <p>自制图书</p> <p>活动过程:</p> <p>一、导入。</p> <p>(出示农夫、树、兔子图片)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p> <p>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p> <p>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p> <p>(一)观察图片,分段理解</p> <p>1、(第一天)提问:</p> <p>(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p> <p>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p> <p>(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p> <p>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p> <p>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p> <p>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p> <p>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p> <p>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p> <p>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p> <p>(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 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p> <p>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p> <p>(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p> <p>(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p> <p>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p> <p>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p> <p>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p> <p>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p> <p>活动反思:</p> <p>《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