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春风》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教学目标</p> <p>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念儿歌。</p> <p>2、引导幼儿认识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丽。</p> <p>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p> <p>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p> <p>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p> <p>教学准备</p> <p>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p> <p>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大书一本。</p> <p>教学过程</p> <p>(一)谈话导入</p> <p>知道现在已经是春天了</p> <p>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p> <p>“春天到了,你们知道春天有些什么呀?”</p> <p>“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书,里面藏着许多关于春天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二)观察理解大书的内容</p> <p>1、观察第一页上的“春风”</p> <p>“看,这是谁啊?”</p> <p>“春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p> <p>“春风轻轻地吹来,柔柔的,吹在身上很舒服。”</p> <p>2、观察画面“柳树”</p> <p>“春风又吹向了谁?”</p> <p>“柳树怎么样了?”</p> <p>小结:“春风一吹,把柳树给吹绿了!”</p> <p>“春风吹绿了柳树,我们一起说!”</p> <p>3、观察画面“桃花”</p> <p>“春风还吹了谁?”</p> <p>“桃花怎么样了?”</p> <p>“是谁把桃花吹红的呀?”(引导幼儿用诗歌的语句表述。)</p> <p>4、观察画面“蝴蝶”</p> <p>“咦,是谁来了?”(蝴蝶)</p> <p>“是谁把蝴蝶也请来了呢?”(用诗歌的语句回答)</p> <p>5、观察画面“青蛙”</p> <p>“猜猜,又有谁会来呢?”</p> <p>“冬天的时候青蛙在干吗?”</p> <p>“那现在呢?”“是谁把它们叫醒的?</p> <p>“来,我们也来做一只小青蛙,让春风把我们吹醒。”</p> <p>师做春风,并念儿歌:春风吹醒了青蛙。</p> <p>6、观察画面“小雨”</p> <p>“春风还给我们带来了谁?”</p> <p>“噢,小雨轻轻地落下来了,那小雨怎么会落下来的呀?”</p> <p>“来,我们一起来学学,春风吹得小雨轻轻地地下。”</p> <p>7、观察画面“种花”</p> <p>“那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p> <p>“原来小朋友去种花了!”</p> <p>8、观察画面“芽儿发”</p> <p>“春风一吹,谁出来了呢?”</p> <p>“哎,小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呀?”</p> <p>“小芽从泥土里钻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叫:芽儿发。”</p> <p>引导幼儿学做小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边做边说:春风吹,芽儿发。</p> <p>(三)学习儿歌</p> <p>1、师幼共同边看书边念儿歌</p> <p>“刚才我们把大书一页一页仔细地看了一遍,现在让我们连起来再看一遍,一边看一边说,好吗?”</p> <p>2、幼儿再次跟念儿歌</p> <p>“这首儿歌可真好听,让我们再来边看书边念,会念的小朋友可以念得快一点,还不太会念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跟着念!”</p> <p>3、师幼边做动作边念儿歌</p> <p>“哎呀,老师手里拿着书,都不好做动作了,让我们把书放边上,我们一起边念边做动作。”</p> <p>(四)延伸</p> <p>春天还会有哪些秘密呢?那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说一说好吗?</p> <p>教学反思</p> <p>本次教学活动我将诗歌内容以大图书的形式呈现,借助画面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在引导的过程中,我针对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通过表演诗歌中的角色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了诗歌,并自然地运用了诗歌中的语句来表述。在完整学念儿歌时,我层层递进,从边看书边轻声跟念→再次跟念→不看书,边念边做动作→有表情的朗诵。不同形式的朗诵方式,帮助孩子们完全的掌握了整首儿歌,同时也没有使孩子感觉到反复朗诵的枯燥。对于儿歌的名字,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特意的去引导,其实在活动一开始的第一张画面,就是“春风”的形象,实际也就告诉了孩子这首儿歌的名字。而在之后的每次完整朗诵之前,我都会问:“这首儿歌说的是谁呀?”也就自然地将名字蕴含其中了。</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