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家》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p> <p>2、尝试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p> <p>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p> <p>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p> <p>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p> <p>活动重点难点:</p> <p>活动重点:学习朗诵诗歌并能仿编诗歌。</p> <p>活动难点:培养幼儿能大胆表达创编的诗歌。</p> <p>活动准备:</p> <p>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p> <p>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p> <p>3、小图片每人一张。</p> <p>活动过程:</p> <p>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p> <p>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出示:白云、小鱼、小鸟、花儿、蝴蝶、小羊图</p> <p>2、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家,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小客人们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议论)</p> <p>3、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这首好听的诗。</p> <p>二、出示图片,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p> <p>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小朋友你听见儿歌里说了什么,要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回答。(幼儿回答一句,其他幼儿跟学一句)</p> <p>2、你们知道小羊为什么喜欢住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喜欢清清的河里?……</p> <p>3、集体完整朗诵诗歌一遍。</p> <p>4、分角色朗诵诗歌。</p> <p>5、请个别幼儿朗诵。</p> <p>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p> <p>1、师:蓝蓝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儿用诗歌中的话来告诉大家,说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p> <p>2、依次类推仿编诗歌</p> <p>3、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新编的诗歌。</p> <p>4、请能力强的幼儿朗诵自编的诗歌.</p> <p>四、游戏:送它们回家。</p> <p>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图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图片仿编一句诗歌,再把它送到家里。</p> <p>课后反思:</p> <p>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p> <p>孩子也纷纷发言,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让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以欢迎小客人来做客,并让幼儿帮助小客人找家来。</p> <p>引出诗歌,这个环节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许多平时不举手的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p> <p>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叠词方面,有些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才会运用叠词。在仿编诗歌这一环节,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绿绿的草地是是小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阳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动中表达得并没有这么完整,甚至只会说“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红色的”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自己还不会总结诗句,孩子还不习惯句式的转变,还需老师的提醒。游戏《送图片回家》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十分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行动,大多数孩子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能贴到相应的家里去,但就是没有把话说完整就去贴,以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本活动我把创编环节放在重点,时间占了很多,听了其他老师的反馈,我也觉得对中班幼儿来讲创编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来做可能更合适。</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