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水不见了》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p> <p>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 <p>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p> <p>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p> <p>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p> <p>活动准备:</p> <p>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p> <p>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p> <p>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p> <p>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p> <p>4.座位:圆弧形。</p> <p>活动过程:</p> <p>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p> <p>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p> <p>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p> <p>1、出示材料:二个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p> <p>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p> <p>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p> <p>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p> <p>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p> <p>(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p> <p>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p> <p>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p> <p>3、用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p> <p>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p> <p>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p> <p>三、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p> <p>(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p> <p>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p> <p>符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p> <p>2、介绍材料。</p> <p>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p> <p>(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p> <p>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p> <p>2、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p> <p>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p> <p>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p> <p>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p> <p>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p> <p>四、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p> <p>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p> <p>五、结束。</p> <p>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p> <p>活动反思:</p> <p>活动一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二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