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25:23

大班社会教案《大街上的字》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第一层次:了解文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祖国文字感兴趣;</p> <p>第二层次:知道到处有文字,对祖国文字感兴趣;</p> <p>第三层次:在成人的引导下对文字感兴趣。</p> <p>2、提高对汉字外形、发音的敏感性。</p> <p>活动准备:</p> <p>班级环境中的文字,“大”“小”的文字卡,汉字图文卡若干套(正面是汉字,反面是实物图案);</p> <p>PPT课件图片,内容为大街上的文字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如公交站牌、路牌楼号门牌、商场招牌、医院标牌、宣传条幅等。</p> <p>配套课件:大班社会课件《大街上的字》PPT课件</p> <p>活动过程:</p> <p>一、观察班级中的文字</p> <p>1、观察教室环境。提问:“教室里你看到哪些字?”请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字,猜一猜发音,如果正确,鼓励其他幼儿一起跟着学。</p> <p>2、讨论文字的作用。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字有什么用处吗?”</p> <p>3、激发入学愿望:“这些文字外形像什么?可能会发什么音?代表什么意思?虽然小朋友现在还不认识汉字,但是到了小学,你们就会认读汉字,就会知道汉字的读音和意思了。”</p> <p>二、了解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p> <p>1、观看“大街上的文字”PPT课件。</p> <p>提出观赏要求:“生活中,到处都有文字,请大家看课件,看看文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完整课件内容。</p> <p>2、交流分享。</p> <p>提问:“哪些地方有文字?”“这些文字可能是什么字?”结合幼儿的回答,可以回放课件,定格在幼儿感兴趣的画面或文字上。</p> <p>3、对比判断。</p> <p>想象讨论:“如果大街上没有这些文字,行不行?”(大街上如果缺少了文字,我们就需要不停地到处找人询问,会浪费大量的时间。)</p> <p>小结: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具有指示、指导、说明的作用,文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p> <p>三、了解不同的字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意思</p> <p>1、观察文字的外形。</p> <p>出示汉字卡片“大”“小”,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猜猜它们该怎么念?”“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p> <p>小结: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发音,不同的字意思也不相同。</p> <p>2、猜汉字游戏。</p> <p>玩法:两人一组,平分一套汉字图文卡。甲幼儿出一张卡片,汉字面朝上给乙幼儿猜,乙幼儿可以先猜,然后再翻到背面看图画判断对错,(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果正常,甲乙各自收回卡片。乙开始给甲认读,甲如果认读错误,卡片被乙收回。提醒幼儿:“不认识的汉字我们可以看看卡片的反面,根据图画猜出读音。”(此环节教师不做裁判,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想判断。)</p> <p>四、幼儿园里找文字</p> <p>鼓励幼儿到幼儿园各处寻找汉字,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字,鼓励幼儿向周围的老师求解答案。</p> <p>活动延伸:</p> <p>可以将汉字图文卡投放在阅读区,便于幼儿继续游戏。</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社会教案《大街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