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运算》含PPT课件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7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规律。</p> <p>2.能按照事物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正确摆出加法算式。</p> <p>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兴趣。</p> <p>活动重点:</p> <p>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7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规律。</p> <p>活动难点:</p> <p>能按照事物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正确摆出加法算式。</p> <p>活动准备:</p> <p>多媒体课件、桃子、猴子等图片,1—7数字,加号、等号各一个。各种操作材料。</p><p>活动过程:</p> <p>一、活动导入</p> <p>出示课件</p> <p>师: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来我们班做客了,你们看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7只小猴子)。</p> <p>二、活动指导</p> <p>(一)复习7的组成</p> <p>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p> <p>1.师:小朋友,请你告诉我,7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p> <p>2.幼: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p> <p>3.师幼继续做你问我答的游戏。</p> <p>(二)复习6以内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播放课件)</p> <p>1.复习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p> <p>师:小猴子来做客我们用什么招待他们呢?猴子喜欢吃什么?我先拿一个大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小桃子给小猴子,我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p> <p>出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含义。</p> <p>小结:1+1=2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一个大桃子,第二个“1”代表一个小桃子,“+”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p> <p>2.复习2-6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p> <p>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 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1+3=4,3+1=4,老师又继续拿一个大的橘子给小猴,5个小橘子给小猴?老师一共给了多少个橘子小猴呢?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1+5=6,5+1=6。</p> <p>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p> <p>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规律。(+号前后的两个数互换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p> <p>(三)学习7的加法,引导幼儿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p> <p>1.进一步了解加法应用题的结构(播放课件)</p> <p>①老师示范看图编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p> <p>师:7只猴子一样么?有什么不同?(老师根据猴子的位置和数量编加法应用题)。</p> <p>小结:把物品的数量用讲故事的方法说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应用题。刚才老师编出的是一道加法应用题。(地上有一只小猴,树上面有六只小猴,一共有几只小猴呢?)知道两个数:1只猴子和6只猴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p> <p>②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加法算式:1+6=7,6+1=7</p> <p>③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规律。</p> <p>2.看图自编应用题,巩固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p> <p>①(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苹果的位置和数量来自编加法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p> <p>②看课件,以给猴子送玩具为情境,引导幼儿自编应用题,并列出加法算式。(小明给猴子送了4辆玩具车,小红送了3辆玩具车,一共送了几辆?)</p> <p>③分组操作玩具自编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p> <p>活动结束。</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td width="277"> </td> <td> </td></tr>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