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反思《弹力球》
<p align="center"></p><p> </p> <p>一、说教材</p> <p>设计意图:孩子们玩过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玩具保龄球等,并且知道这些球的特点和玩法,它们都具有弹性,而弹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弹性,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发现弹力球在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精神,促进幼儿动手能力,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弹力球》。</p> <p> </p> <p>二、重点和难点</p> <p>教学重点: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p> <p>教学难点: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p> <p> </p> <p>三、活动目标:</p> <p>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p> <p>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p> <p> </p> <p>四、活动准备:</p> <p>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p> <p>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p> <p>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p> <p> </p> <p>五、教法与学法</p> <p>教法:</p> <p>1、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让孩子快乐的玩弹力球。</p> <p>2、引导法:针对幼儿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的调控能力。</p> <p>学法:</p> <p>1、自主探索法:为幼儿准备多种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弹力球的弹性。</p> <p>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p> <p>3、记录法:幼儿在记录表中填写探索结果。</p> <p> </p> <p>六、活动过程:</p> <p>1、提出问题。</p> <p>——你玩过什么球?</p> <p>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p> <p>——什么球跳得高?</p> <p>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p> <p>2、弹力球跳起来。</p> <p>——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p> <p>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p> <p>——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p> <p>——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p> <p>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p> <p>3、比一比。</p> <p>——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p> <p>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p> <p>——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p> <p>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p> <p>——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p> <p>——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p> <p>——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p> <p>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p> <p>4、操作记录。</p> <p>——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p> <p> </p> <p>七、活动反思</p> <p>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