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20:55

小班艺术优秀教案:美术活动毛毛虫

<p>学习和了解更多幼儿园优秀教案,请关注优学幼儿网,竭诚为您提供。</p><p>活动:毛毛虫(纽扣贴画)</p><p>目标:</p><p>1.尝试在即时贴底板上用纽扣组合黏贴成差别姿态的毛毛虫。</p><p>2.通过观察玩具毛毛虫的变革和教师所绘的毛毛虫造型,尝试用纽扣按一颗紧挨着一颗的方法连接拼贴毛毛虫。</p><p>3.知道将不消的纽扣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盒中。</p><p>准备:</p><p>1.各色鲜艳的可反复使用的即时贴底板(可用废旧纸盒的内底板贴上即时贴做成)人手一块。</p><p>2.足够数量的各色大纽扣。</p><p>3.绒布玩具毛毛虫。</p><p>过程:</p><p>一、调动对毛毛虫的已有经验</p><p>1.出示绒布玩具毛毛虫。谁来了?这只毛毛虫是怎么样的?你们用手来比比看。(引导幼儿注意到这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p><p>(分析:让小班幼儿用动作比划长,利于加深幼儿对毛毛虫身体长的印象,为后面创作时体现长长的毛毛虫作准备。)</p><p>2.这条毛毛虫可调皮了,它不绝地把身体变来变去。(教师将毛毛虫扭成交叉状。)你们看,它的身体酿成什么样了?你们来学学看。(教师用线条画出毛毛虫的交叉造型。)</p><p>3.它又酿成什么样了?(教师将毛毛虫的身体酿成拱形。)这次,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教师用线条画出拱形毛毛虫。)</p><p>4.毛毛虫的头也会变。(教师将毛毛虫的头扭向后方。)你能发现毛毛虫现在想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发现:头向后的毛毛虫就好像在向后看。)</p><p>5.如果我想让毛毛虫向地下钻,头应该怎么变呢?</p><p>(分析:改变头的标的目的就可以改变毛毛虫的造型,幼儿如果能体会到这一关键点,便可以在后面黏贴时体现差别姿态的毛毛虫。同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提示幼儿按照头的标的目的想象毛毛虫所处的环境,如毛毛虫在向上吃树叶、在向下钻地洞、在草地上玩等,这样幼儿在后面黏贴时就能自发地添画毛毛虫的配景,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吸引力。)</p><p>二、明确黏贴的任务和要求</p><p>1.今天老师请你们黏贴出一条长长的毛毛虫,并且是在做差别事情的调皮的毛毛虫。用什么来做呢?</p><p>2.教师逐一介绍纽扣和即时贴底板。</p><p>3.谁会将纽扣黏贴在底板上?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在即时贴上黏贴纽扣的方法。</p><p>4.教师讲解并演示黏贴的方法:先将纽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贴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贴时,要一颗纽扣紧挨着一颗纽扣,这样才能黏贴成长长的毛毛虫。</p><p>5.请全体幼儿用动作模仿并说出黏贴的方法。尤其强调要一颗紧挨着一颗,不消的纽扣根据颜色放回对应的盒子里。</p><p>(分析: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资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黏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黏贴活动。)</p><p>三、在教师指导下黏贴毛毛虫</p><p>1.教师提醒幼儿将纽扣一颗紧挨着一颗黏贴,鼓励幼儿摆出差别姿态的毛毛虫。可用情境性语言引导:你的毛毛虫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虫的头在转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还是在向后喊伴侣呢?</p><p>(分析:情境性语言的使用不但有利于幼儿展开想象,关注毛毛虫的姿态和造型,并且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画出小草、地洞、树等简单的配景,丰富画面。)</p><p>2.提醒幼儿将不消的纽扣放回盒中。</p><p>四、彼此欣赏作品,大胆介绍本身的作品</p><p>1.谁能告诉我,你的毛毛虫在干什么?</p><p>2.引导其他幼儿验证,通过头部标的目的的变革和身体的扭曲,变革出毛毛虫的差别姿态。</p><p>3.针对幼儿将差别颜色的纽扣混杂在一个盒里的情况,强调按颜色分类摆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请个别幼儿示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艺术优秀教案:美术活动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