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案设计《小溪邮递员》
<p>设计思想 这是一首充满这意境美的散文诗。诗歌不仅描写了不同季节的多种色彩,而且诗歌还用拟人化的方法把山中的自然物小溪比喻成了邮递员,把小溪的自然流淌的这一行为写成了是在给山外的娃娃捎信,而且还是带着欢快的心情捎信。体现着一种帮助别人的快乐。</p><p> 而这种美又体现在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上。</p><p> 色彩美表现在诗歌用了许多的ABB结构的形容词,如红艳艳、金灿灿,和其他的形容的词,比如清清的小溪。这些形容词的使用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p><p> 声音美体现在小溪,哗啦哗啦向前跑,还有拟人化的小溪的语言,两次说到好!好!好!。这是从小溪流动时发出的声音中拟人化过来的,既描写了小溪流动时的声音,又把这种声音更生动化趣味化。</p><p> 动态美体现在整首诗歌给人一种动的感觉,这符合小溪的特性。因为我们知道小溪是山中的水一直不停地由上而下往下流淌形成的,因此它是一直都不停流淌着的。而诗歌又不是直白地去描写这种流淌,把它拟人化成给山外的娃娃捎信。这样的修辞方法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和创造,很符合幼儿思考问题的方式。另外,动态的美还体现在描写小溪时很多运用对话的方式,使描写更具体,更生动。</p><p> 这首诗歌很美。它的篇幅很短,但是内容却不简单。说它难这是相对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来说的。根据这首诗歌中概念的难度,我们把本首诗歌确定在大班年龄段进行学习。</p><p> 教学详案</p><p> 教学备注</p><p> [课时建议]1课时</p><p> [活动目标]</p><p> 1、 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p><p> 2、 学习词语:红艳艳、金灿灿、捎、日日夜夜等。</p><p> [活动准备]</p><p> 1. PPT:小溪流淌的画面(有春天、秋天不同季节的景色)一共有四幅画面(第一幅是小溪潺潺流动的动态画面)</p><p> 2.一段甜美舒缓的音乐。</p><p> 3.事先认识邮递员,知道邮递员的任务。幼儿随父母认识过山中的小溪,知道小溪水是不停奔跑的。</p><p> [活动过程]</p><p> 一、欣赏诗歌</p><p> 出示PPT(小溪潺潺流动的景象),老师随着音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欣赏。注意念出诗歌中重点的句子。比如大山要给山外的娃娃寄信、捎满了红艳艳的花瓣儿、捎满了金灿灿的落叶儿、哗啦哗啦向前跑、一个个酒窝,装甜甜的笑等等。</p><p> 本环节目的是通过老师的朗诵,配上音乐和幻灯片,让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p><p> 老师在念的时候可以慢一点,注意突出重点的句子和重点的词语,也可以重复念两遍。老师要有意识地把诗歌中的语句与画面中的物体建立一种联系,让幼儿知道诗歌中的语句表达的是小溪的那层意思,为后面理解诗歌打下伏笔。</p><p> 二、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p><p> 1.出示PPT,分段欣赏。</p><p> 第一幅:</p><p> ①你知道什么是邮递员?</p><p> ②这里的邮递员指谁?</p><p> ③小溪是怎么送信的?</p><p> (学习词语:捎)</p><p> 第二幅:</p><p> ①春天小溪是怎么送信的?</p><p> ②为什么春天捎满了红艳艳的花瓣儿?</p><p> (学习词语:红艳艳)</p><p> 第三幅:</p><p> ①那么秋天呢?</p><p> ②为什么秋天捎满了金灿灿的落叶儿?</p><p> (学习词语:金灿灿)</p><p> 第四幅:</p><p> ①你看到过小溪流淌吗?你听到了什么声音?</p><p> ②诗歌里面是怎么说的?</p><p> ③为什么是日日夜夜、不停地跑呀跑?</p><p> (学习词语:日日夜夜)</p><p> 2、帮助幼儿理解拟人化的修辞手法。</p><p> 师:小溪有没有手脚,为什么它会送信?小溪没有嘴巴,为什么它会说话?(因为把小溪比作人了。)</p><p> 教师小结:对,作者在写诗歌的时候把物体比喻成人,写起来更有趣,更好听。</p><p> 本环节通过看PPT的画面,通过老师层层剥离的提问方式,引发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将经验与诗歌中的语言建立联系,从而使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p><p> 这里的提问要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追问,使用的追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深入思考,从而一步步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提问的技巧。</p><p> 三、师生一起朗诵诗歌,再次感受诗歌的美。</p><p> 师:这首诗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念一下吧。</p><p> 师生一起念诗歌,念的时候引导幼儿语气有变化。</p><p> 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轻声跟念,熟练后可以逐渐加大声音,并且让幼儿独立念。</p><p> 注意连着诗歌题目一起念。</p><p> 本环节主要是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朗诵的时候教师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并且引导孩子一起有感情的朗诵,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由于是第一教时,所以不一定要求幼儿完全熟练,可以初步熟悉会朗诵即可。</p><p> 四、帮助提升</p><p> 教师念最后几句诗,念到:日日夜夜,小溪不停地跑呀跑,小溪累了吗?,嘎然而止。</p><p> 提问:</p><p> ①小溪会累吗?为什么?</p><p> ②小溪送信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p><p> 教师继续念后面几句。</p><p> ③你从哪句诗里听出来小溪是高兴的?</p><p> ④什么是酒窝?小溪的酒窝在哪里?</p><p> 教师小结:对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p><p> 诗歌念到一半嘎然而止是给幼儿一个悬念,主要是引发他们重新提起学习的兴趣, 引发他们焕发思考。目的在于让幼儿说出小溪在捎信时的高兴地心情,从而让他们说出诗歌的情感主题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这里的引导需要老师巧妙地把话题引过去,并且注意引出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最终将诗歌的主题突现出来。</p><p> 活动反思:</p><p> 本次教学活动是一首散文诗的学习。一般一首散文诗比较短小,但是诗歌很优美,所蕴含的意义也很深。在本首散文诗中有许多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理解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事先积累幼儿的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幼儿需要看到过小溪,对小溪的概念清楚,对一年四季山中景色变化的生活经验,对邮递员的生活经验,以及酒窝、漩涡等等的概念。幼儿只有以这些生活经验作为铺垫,才能更好地理解本首诗歌内容,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p><p> 所以,准备相应的生活才是学好本首诗歌的基础。另外教学中的幻灯片的使用能够帮助幼儿很好的回忆起原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发他们想学想说的欲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