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游戏《身体小鼓》
<p>【活动目标】</p><p>1、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并能通过活动创编出不同的姿态来做小鼓。</p><p>2、懂得活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小鼓游戏的快乐。</p><p>【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节奏和身体姿势、方位敲鼓。</p><p>【活动难点】同伴合作敲鼓。</p><p>【活动准备】</p><p>材料准备:音乐《欢沁》。</p><p>经验准备:幼儿已感知过音乐及其节奏。</p><p>【活动过程】</p><p>一、活动引入。</p><p>提问:你们看到过鼓吗?鼓是怎么敲的。</p><p>小结(过渡):原来你们看到过这么多的鼓,今天请你们看一看,我的鼓在哪里。</p><p>二、单人鼓。</p><p>1、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身体鼓的动作。</p><p>提问:我的鼓在哪里?(身体上)</p><p>我的鼓都敲在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敲的?</p><p>小结:我的鼓在脚上、腿上和手上,我的这些部位都会活动;而且是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敲,还有一个调皮的小鼓藏起来了。</p><p>2、师生共同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坐在座位上)</p><p>语言指导:我的小鼓很听话,它在脚上敲一敲……变——拍拍拍,小鼓藏起来,骨碌骨碌啪。</p><p>重点指导:“变——拍拍拍”的节奏,变的后面要停一下,然后再拍三下手。</p><p>3、师生再次跟随音乐做身体鼓的动作。(站在空位上)</p><p>重点指导:踏步走的时候,头要左右摆动,面带微笑。</p><p>三、创编“变”的动作。</p><p>引导语:调皮的小鼓还会变不一样的动作来敲呢?看看我是怎么变的。</p><p>1、教师变出不一样的动作,请幼儿观察。(教师演示鼓的高度变化、方位变化)</p><p>2、幼儿创编动作。</p><p>引导语:请你们也来做做调皮的小鼓,变出不一样的动作,看谁的身体最灵活!</p><p>(1)教师单一说“变”——;“变”——;“变”——</p><p>(变得有创意的幼儿,教师就去拍拍这面鼓)</p><p>(2)请个别有创意的幼儿展示动作。</p><p>提问:他们的动作有创意吗?好在哪里?</p><p>小结:他们的身体真灵活,可以蹲下,可以把手举得高高的,还可以变换不同的方向,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p><p>(3)再次尝试创编。</p><p>四、朋友鼓。</p><p>引导语:刚才是一个人敲鼓,我现在想要找个朋友跟我一起敲。</p><p>1、教师与一名幼儿尝试合作示范朋友鼓。</p><p>提问:我们的朋友鼓是怎么敲的?</p><p>小结:我们首先分配好鼓和鼓手的角色,面对面站好,然后鼓手去敲鼓,左右手交替拍,小鼓要变出不一样的动作。</p><p>2、个别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敲朋友鼓。</p><p>重点指导:</p><p>(1)两人协商确定好鼓和鼓手的角色。</p><p>(2)在敲鼓的时候左右手交替拍。</p><p>(3)“变”——的动作要有创意。</p><p>(4)眼睛看着朋友,面带微笑。</p><p>3、邀请同伴,全体幼儿共同敲朋友鼓</p><p>教师参与其中,观察指导并与幼儿共同游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