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8:33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槟榔树下摇网床

<p>设计意图</p><p>《槟榔树下摇网床》曲调旋律轻柔、舒缓,容易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非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次活动,教师通过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其充分感知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p><p>活动目标</p><p>1.学习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优雅、恬静的韵味。</p><p>2.借助图谱及动作学习用声音表现歌唱力度的变化。</p><p>3.愿意进行表演唱,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p><p>活动准备</p><p>网床、海边场景图、宝宝玩具、笔、音乐。</p><p>活动过程</p><p>1.律动进场《海边嬉戏》</p><p>师:孩子们,我们到海滩边去玩吧!(捡贝壳、踩沙滩、做游戏……)</p><p>分析:该环节采甬海边嬉戏律动进场。引导孩子们经验再现,体验海边嬉戏的快乐。</p><p>2.学习结尾部分的歌词(难点前置)</p><p>(1)教师清唱后半部分歌曲。</p><p>师:你们看过大海吗?</p><p>幼:我去海南旅游的时候看过大海。</p><p>师:那大海边会有什么声音呢?</p><p>幼:海浪的声音、海鸥的叫声、海风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p><p>师(小结):原来大海边有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啊!现在我们听一听,在大海边到底会听到什么声音呢?(唱结尾部分“浪推浪”。)</p><p>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呀?</p><p>幼:浪声、浪推浪的声音。</p><p>(2)教师再次演唱。</p><p>师:哦!听到了“浪推浪”的声音,“浪推浪”推了几次啊?</p><p>幼:两次、三次、四次……</p><p>师:我们仔细听一听,“浪推浪”到底推了几次?(教师再次演唱。)</p><p>分析:该环节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的演唱,随后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p><p>师(小结):原来“浪推浪”,推了四次。我们试着唱一唱。(教师边唱歌曲边画图谱。)</p><p>(3)借助图谱及动作学唱</p><p>师:你们发现浪花有什么秘密吗?(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看图谱。)</p><p>幼儿:浪花越来越小了。</p><p>师:浪花越来越小,我们唱的声音也要越来越小。现在我们用越来越小的声音来唱一唱吧!</p><p>分析:该环节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演唱过程中声音力度的变化。</p><p>师:刚刚有的小朋友一边唱还一边做起了浪花的动作。谁愿意用动作来表现浪花呢?(教师邀请一位幼儿,随音乐做动作。)</p><p>师(小结):浪花声音越来越小,动作也要越来越轻柔。现在你们就是一朵朵小浪花,找个空地方,准备好了!(幼儿演唱并随音乐做动作。)</p><p>师:大海边一阵海风又吹来了,两朵浪花会怎样呢?</p><p>幼:碰在一起。</p><p>师:两朵浪花碰在一起什么样子?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请个别幼儿表演。)</p><p>(教师让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音乐玩浪花游戏。)</p><p>师:海风越吹越猛,卷起了许多许多浪花,它们碰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p><p>分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合作紧密结合,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在学唱中分享游戏的喜悦。</p><p>3.学唱歌曲前半部分并完整演唱</p><p>(1)教师完整演唱。</p><p>师:浪推浪,推到了沙滩上,又推到了大树下。咦,这是两棵什么树呀?</p><p>幼:槟榔树。</p><p>师:在这两棵槟榔树下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听!</p><p>(2)理解、记忆歌词。</p><p>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可逐步出示实物并再次清唱。)</p><p>师:(出示宝宝玩具)听到了树下有个小宝宝。小宝宝睡在哪里啊?</p><p>幼:睡在网床上。</p><p>师:(出示网床)瞧!这是什么呀?</p><p>幼:网床。</p><p>师:什么颜色?(蓝色)对了,这就是“蓝蓝网床”。宝宝睡在哪里啊?(此环节教师可唱部分难点,让幼儿熟记歌词。)</p><p>(3)幼儿跟唱。</p><p>师:刚刚你们的浪声可真好听!可是有趣的事老师还想再听一遍,我们再来试一试!</p><p>(4)师幼分组唱</p><p>师:现在老师来才唱前半部分有趣的事,你们来唱后半部分“浪推浪”。(交换演唱。)</p><p>4.结伴表演唱</p><p>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蓝蓝的网床”,想玩一玩吗?(完整演唱。)</p><p>分析:此环节中教师请小明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两入面对面随音乐进行游戏。</p><p>5.活动结束</p><p>师:嘘!摇床里的小宝宝睡得好香甜啊,因为你们的歌声太美妙了!让我们带着宝宝回家吧!(随音乐离场。)</p><p>活动反思</p><p>1.图词结合吸引幼儿。图谱教学法是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以直观、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p><p>2.难点前置,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歌曲的特点,采用分段教学法和整体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为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采用了难点前置,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为幼儿更好地掌握、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础。</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槟榔树下摇网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