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8:23

幼儿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春节贴春联

<p align="center"></p> <p>【活动设计】</p><p>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它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好多幼儿春节有和爸爸、妈妈贴春联的经历,但他们只是盲目地帮忙,觉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大胆交流中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民俗自豪感。</p> <p>【活动目标】</p><p> 1、对春联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p><p> 2、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春联的的乐趣。</p><p> 3、初步了解春联的演变。</p> <p>【活动准备】</p><p> 物质准备:</p><p> 1、春节里幼儿与家长一起贴春联的照片。</p><p> 2、红纸、毛笔、砚台等。</p><p> 经验准备:</p><p> 1、幼儿有贴春联的经验</p><p> 2、了解春联的由来和传说。</p><p> 3、联系会写春联的家长助教</p> <p>【活动过程】</p><p> 一、出示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照片,激发幼儿对春联的兴趣。</p><p> 引导语:看看这些照片的门上都有什么?春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春联?</p><p> 二、多媒体展示春联演变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联。引导幼儿一起了解春联的演变。</p><p> 讨论:为什么春节或办喜事的时候门上要贴春联?春联到底是怎么来的?</p><p> 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春联的由来,教师小结。</p><p> 三、出示各种各样的春联照片,探究春联的种类。</p><p> 1、请小朋友观察这些春联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分别贴在什么地方?</p><p> 师小结:春联有好几种,就好像小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p><p> 2、介绍春联的种类和名称。</p><p>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p><p> 门心和框对就像我们班的两对双胞胎,他们大小、长短、字数是一样的,分别贴在门板和门框上,且要对称。</p><p> 四、畅所欲言——我在春节贴春联。</p><p> 展示小朋友贴春联的照片,请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照片里的他正在贴的春联名称及所贴的位置,巩固对春联名称和使用场所的认识。</p><p> 五、感知、区分上联和下联。</p><p> 站立在门外观看贴在门上的春联,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p><p> 六、体验写春联。</p><p> 1、家长现场表演写春联,并请小朋友说出其名称和贴的位置。</p><p> 2、幼儿体验用毛笔画春联福娃。</p><p> 七、组织小朋友给班级的活动室贴上春联,巩固对春联的认识。</p> <p>【活动反思】</p><p>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好多幼儿有亲身体验的经历,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整个活动流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兴趣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p><p> 1、形象比喻,认识门心、框对。我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各种不同使用场所春联及其名称。再借助班级两对双胞胎进行巧妙的比喻,引导幼儿认识门心、框对,使幼儿形象地弄明白其对称关系,也初步了解了上联与下联的关系。</p><p> 2、借助幼儿的春节活动相片加深对不同场合春联种类的认识。</p><p> 3、设置情景,请家长写春联,幼儿贴春联,引导了解春节贴春联的整个过程,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此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春节贴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