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59

中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要走丢》

<p align="center"></p> <p>一、活动思路</p><p> (一)活动来源</p><p> 最近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儿童医院走丢,通过调查发现班上25人中有10人曾走丢过,因此有必要开展一次防止走丢的安全教育课。而且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相应扩大,遇到的危险也相对增多,所以在此阶段开展这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可行且必要的。</p><p> (二)活动过程:先设计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出去的时候怎样跟着家人不走丢;第二个场景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在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手时怎么不走丢;第三个场景的目的是在超市时怎样不走丢。然后播放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进一步巩固幼儿这方面的安全意识。</p><p> (三)活动价值: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p><p> (四)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怎么样不走丢。</p><p> (五)活动难点:诱惑情境的创设。</p> <p>二、活动方案及实施</p><p> (一)活动目标:</p><p> 1、知道外出的时候要跟随成人不丢失。</p><p> 2、了解走失的后果,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p><p> (二)活动准备:</p><p> 1、经验准备:很多幼儿有走丢过的经验</p><p> 2、物质准备:家长帮助幼儿画走丢时的情景</p><p> (三)活动实施</p><p> 1、用幼儿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入--有一个小朋友去医院看病时走丢了</p><p> 师:xx生病了,妈妈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最后走丢了。儿童医院你们有没有去过?</p><p> 幼:去过。</p><p> 师:小朋友生病了都要去儿童医院看病。儿童医院里的人怎么样啊?</p><p> 幼:很多。</p><p> 师:那天xx的妈妈带他去看病,他的妈妈去付钱,拿完药之后,一转身,哎呦!xx不见了,他自己坐电梯从一楼坐到了三楼去玩了。最后一位好心的阿姨发现了xx,把他送到了妈妈身边。</p><p> 师:xx,事情是不是这样子的啊?</p><p> 幼:是的。</p><p> 师:你当时走丢了心里怎么样啊?</p><p> 幼:很疼。</p><p> 师:后来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妈妈看到你后怎么样啊?</p><p> 幼:妈妈也很疼,妈妈哭了。</p><p> 师:妈妈为什么哭啊?</p><p> 幼:妈妈找不到我。</p><p> 师:妈妈找不到宝宝,心里又紧张又害怕。那下次能不能乱跑呀?</p><p> 幼:不能。</p><p> 2、拿出幼儿事先画好的图画,画的内容是幼儿曾经走丢的情景。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何时何地走失,以及当时的感受。</p><p> 画1:两岁时,在大楼旁走丢。幼儿哭,妈妈哭。</p><p> 画2:三岁时,在65路车站走丢。妈妈头发竖起来。(妈妈发火了)</p><p> 画3:四岁时,在超市走丢。妈妈叉着腰。(妈妈有点生气)</p><p> 师:你们跟家里人走丢危险吗?</p><p> 幼:危险。</p><p> 师:有什么危险啊?</p><p> 幼1:会被老拐子拐走。</p><p> 幼2:会给坏人卖掉的。</p><p> 幼3:坏人会把你骗到山上砍柴。</p><p> 幼4:会被车子撞到。</p><p> 幼5:爸爸、妈妈很想我。</p><p> 师:所以出去时要跟着谁啊?</p><p> 幼:爸爸、妈妈。</p><p> 师: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的,你要跟着谁?</p><p> 幼:爷爷、奶奶、阿公、阿婆、我们家人、舅舅。</p><p> 师:不管是谁,谁带你出去你就要跟着谁。</p><p> 3、游戏:跟大班的幼儿一起玩娃娃家。(大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中班幼儿扮演宝宝。)</p><p> 师:今天天气真好,宝宝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了,怎样跟着他们才不会走丢呢?</p><p> (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领着中班幼儿"散步")</p><p> 师:他们是怎么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的?</p><p> 幼:手拉手。</p><p> 师:刚才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这次,爸爸妈妈两只手都拎着篮子,无法用手拉着宝宝,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跟着爸爸、妈妈出去不走丢?</p><p> 幼:拽着衣服。</p><p> (另外一部分幼儿进行游戏:大班幼儿双手拎着篮子,领着中班幼儿"散步")</p><p> 师:你们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p><p> 幼:拽着衣服。</p><p> 幼:搂着膀子、挽着胳膊。</p><p> 师:当爸爸妈妈手里有东西,没办法拉着宝宝的手时,可以拉着他们的衣服或是挽着他们的胳臂。</p><p> 4、游戏:去模拟超市中活动</p><p> 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多,东西也多,爸爸、妈妈买东西,没办法看着你,想想应该怎么样才不会走丢?</p><p> (幼儿开始游戏)</p><p> 师:有没有宝宝走丢啊?</p><p> 幼:没有。</p><p> 师:超市里的人那么多,你们怎么会不走丢的?</p><p> 幼:拽着衣服。</p><p> 师:爸爸、妈妈和宝宝今天真能干!在人多的时候,爸爸、妈妈手中都有东西,没办法拽着你的时候,你们应该紧紧地跟着爸爸、妈妈。能不能乱跑啊?</p><p> 幼:不能。</p><p> 师:乱跑就会丢掉。今天你们有没有乱跑啊?</p><p> 幼:没有</p><p> 师:宝宝们真能干。爸爸、妈妈抱抱你们的小宝宝。</p><p> 5、看动画片--生活习惯,出门手拉手</p><p> 师:看看巧虎出门是怎样跟着爸爸妈妈的?</p><p> 师:不管走到哪,都要手拉手。想跳的小朋友起来跟着小虎一起跳一跳。</p><p> 师:刚才巧虎出门的时候,和家人手拉手。以后,小朋友出去的时候也要跟家人手拉手,一起走,才不会走丢。知道了吗?</p><p> 幼:知道了。</p><p> (活动结束)</p> <p>三、活动效果</p><p> 使幼儿认识到了走丢的严重后果,知道出门的时候要怎样跟着家长才能不走丢,初步达到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p> <p>四、活动反思</p><p> (一)活动亮点</p><p> 此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抓住了教育契机</p><p> 契机1:最近班上有一幼儿走丢。</p><p> 契机2: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中班进行这样的活动,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契机3:社会上拐卖小孩的现象比较严重。</p><p> (二)活动不足</p><p> 情境中的诱惑性不是很大,且幼儿处于课堂环境中,有老师在反复强调,因此活动中所创设的环境跟实际环境相差甚远。</p><p> (三)活动建议</p><p> 1、在上课之前要跟举例子的幼儿打招呼,不能把孩子不好的事情在班上讲。</p><p> 2、可以创设一个大一点、诱惑性更强的环境,甚至整个幼儿园都可以成为一个环境。因为"离儿童生活越近的教育才能有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班下学期安全教案《不要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