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
<p align="center"></p> <p>设计思路:</p><p>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孩子们对于民间艺术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在绘画大阿福的过程中,他们被大阿福胖嘟嘟可爱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借由“大阿福”的形象开展本次活动。</p><p> 在日常的活动中会运用到更对涉及到简单的加减法,对幼儿来说有些困难,但纯粹的计算活动会很枯燥无味。如何让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及解决当前急需的问题,所以我们将以给泥娃娃跳舞排队型的形式展开活动,在摆摆、写写中锻炼、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p> <p>活动目标:</p><p> 1、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p><p> 2、比较、分辨泥娃娃的特征,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p> <p>活动准备:泥娃娃一套、记录纸、记号笔、黑板</p> <p>活动过程:</p><p> 一、认识泥娃娃—了解大阿福的特征</p><p> 关键提问:</p><p> 1.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大阿福?</p><p> (大阿福造型很可爱,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很喜欢它。)</p><p> 2.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大阿福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出示6个不同的娃娃)</p><p> 3.这些大阿福都长什么样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p><p> 小结:原来大阿福的造型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征,有的大阿福头上有红点点,有的大阿福手里抱着东西,还有的带了手环脚环等等。</p><p> 二、泥娃娃表演—尝试用算式来表示队形</p><p> 关键提问:</p><p> 1.6位泥娃娃被邀请去表演舞蹈,他们要分成2个队伍,请你们想想可以怎么分?你能想出几种方法?</p><p> 引导幼儿按照泥娃娃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语言清晰的表达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类后两队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取出相对应的泥娃娃)</p><p> 2.我们学着用算式的方法来表示,中间这个“+”表示什么意思?旁边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p><p> 小结:原来在等式中这个“+”表示“和”的意思,这个“=”表示“总共,一共“的含义。</p><p> 3、关键提问:</p><p> 1.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给大阿福排排队?</p><p> (幼儿二次操作)</p><p> 2.原来用不同的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方法。</p><p> 三、幼儿操作——看图列式</p><p> 关键提问:</p><p> 1.师:现在请你们两个朋友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给6个泥娃娃排队型,并用算式的形式记录下来。。</p><p> 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p><p> 2.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教师把预设的完整分类结果展示出来。</p><p> 小结:你们的算式有的是按照性别来分的,有的是按照有无配饰,还有的是按照服饰的不同来分的。原来你们的算式题目所表达的意思都不同。</p><p> 四、巩固提升</p><p> 关键提问:你们很能干,泥娃娃非常喜欢和你们做朋友,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下次我们在小舞台表演的时候也可以试试用不同的队形来表演。</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