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巧顶纸板》2篇
<p align="center"></p> <p>教案一</p><p> 【活动目标】</p><p>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重点)</p><p>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难点)</p><p>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p><p> 【活动准备】</p><p> 轻音乐《梁祝》。</p><p>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p><p> 【活动过程】</p><p> 一、开始部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p><p>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p><p>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p><p> 二、基本部分:</p><p>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p><p>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p><p>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p><p>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p><p>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p><p>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p><p>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p><p>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p><p>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p><p>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p><p>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p><p>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p><p>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p><p>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p><p>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p><p>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p><p>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p><p> 三、结束部分:</p><p>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p><p>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p><p>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p> <p> </p> <p>教案二</p><p> 【设计意图】</p><p>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p> <p>【活动目标】</p><p>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p><p>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p><p>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p> <p>【活动准备】</p><p>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p><p>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p><p>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p> <p>【活动过程】</p><p>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p><p>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p><p>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p><p>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p><p>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p><p>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p><p>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p><p> 幼儿发散讨论。</p><p>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p><p>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p><p>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p><p>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p><p>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p><p>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p><p>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p><p>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p><p>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p><p>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p><p>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p><p>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p><p>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p><p>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p><p>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p><p>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p><p>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p><p>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p><p> 出示教师记录表。</p><p>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p><p>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p><p>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p><p>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p><p>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p><p>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p><p>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p><p>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p><p>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p><p>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p><p>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p><p>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p><p>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p><p>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p><p>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p><p>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