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49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动物狂欢节-感受中的轻与重》

<p align="center"></p> <p>《动物狂欢节》教案:感受音乐中的轻与重</p> <p>对象分析:</p><p> 1、中班幼儿已经知道了音乐的节奏性,会跟着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但对于音乐轻与重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轻与重的不同,并且能够很容易的表现出来,特设计此活动。</p><p> 2、技术基础: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奥尔夫打击乐器,并且会使用。</p> <p>活动准备:</p><p> 截选过的音乐、PPT、女巫的解药、乐器(三角铁、铃鼓、木鱼、小鼓)</p><p> (补充说明:截取的音乐,既能表现动物们的特点,又能清晰地表现音乐中的轻与重)</p> <p>活动目标:</p><p> 1、幼儿知道音乐中会有轻与重的区分,知道其代表不同的意义。</p><p> 2、幼儿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p><p> 3、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小乐器表现音乐的轻与重。</p><p> 3、幼儿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首音乐,在活动中玩的愉快。</p> <p>活动过程:</p><p>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p><p> (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准备去森林过狂欢节)</p><p> 本来今天森林里动物们在过狂欢节,小朋友们计划一起去森林里玩,但老师早上去森林发现了女巫给森林施了法术,让我们看不见小动物,只听见声音……</p><p> 如果想和动物们一起过狂欢节,女巫答应让我们听小动物们的声音,但必须表演出来……</p><p> 二、师幼共同欣赏音乐。</p><p> 老师播放《动物狂欢节》,幼儿跟着音乐随意舞动,享受音乐很欢乐。</p><p> 当音乐停止后,老师问小朋友这首音乐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喜欢这首曲子吗?……</p><p> 老师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小朋友们各自发言,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p><p> 三、分段欣赏,并用乐器表现。</p><p> 1、教师让幼儿分段听音乐,重新回忆刚刚自己根据音乐讲述的故事。并描述这段音乐的特点(引出轻与重)</p><p> 2、给幼儿发乐器,老师带领幼儿如何表演音乐的轻与重。点出当音乐弱的时候,幼儿轻轻敲击乐器;音乐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用更大力来敲击小乐器,说明声音变大,表现的情感和故事也不一样。</p><p> (备注:发乐器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个,排队拿,如果幼儿不喜欢某种乐器,老师做工作,让和其他幼儿换,或者说服并夸奖幼儿)</p><p> 3、重新播放音乐,表演给女巫;女巫同意让他们找解药……</p><p> 四 、开展游戏“找出女巫的解药”。</p><p> 游戏规则:</p><p> 1、 请一位小朋友暂时回避,女巫使者出现把解药藏起来,其他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被施了魔法,不能说话只能动。</p><p> 2、回避的那位小朋友进来找解药,其他人只能通过敲击自己的小乐器进行指挥。</p><p> 3、当小朋友靠近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大,当小朋友远离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小,直到找到解药。</p><p> 4、游戏进行三次,把三种颜色的解药都找到就能,解开魔法。(女巫的使者让配班老师扮演,藏解药根据幼儿寻找情况,难度不断增加)</p><p> 五、解药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里玩。</p><p> 播放音乐,小朋友敲打着自己手里的乐器,随着节奏下场。</p><p> 活动延伸:</p><p> 幼儿在了解了音乐具有轻与重后,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声音的轻与重,并讨论是否喜欢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大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小声音。继而给幼儿上有关声音的社会常识。</p> <p>活动评价:</p><p> 1、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更加又想去参与到欣赏音乐中去,继而感受音乐的轻与重。</p><p> 2、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让幼儿发言和肢体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利于幼儿语言以及性格的良好发展。</p><p> 3、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表现音乐的轻与重,幼儿更有兴趣,并且能玩的很开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动物狂欢节-感受中的轻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