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44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不让妈妈抱》3篇

<p align="center"></p> <p>教案一:</p><p> 【活动目标】</p><p> 1、理解歌词内容,学着用好听自然的声音唱歌,愉快的边唱边做动作。</p><p> 2、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p><p> 【活动准备】</p><p> 1、小鸟飞、小猫跑、小朋友自己走等图片</p><p> 【活动过程】</p><p> 1、观察图片,理解画面内容。</p><p> ——“图片有谁?他们在干什么?”</p><p> ——引导又幼儿说出“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让妈妈抱”</p><p> 2、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词。</p><p> ——教师弹唱歌曲</p><p> ——引导幼儿说出“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等歌词内容。</p><p> ——请幼儿边听歌曲边学小鸟飞、小猫叫。</p><p> 3、幼儿学唱</p><p> ——带领幼儿边听乐曲边跟读歌词</p><p> ——念清“我们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p><p> 4、领导幼儿学唱歌曲,自由的做动作表演。</p><p> ——教师唱歌,引导幼儿“自然好听的声音,激发幼儿想唱、爱唱。</p><p> ——跟唱歌曲两三遍,重点学唱“2023/5.3/中的“抱”字。</p><p> 5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由的动作表演。</p><p> 三、自然结束。</p> <p> 教案二:</p><p> 【活动目标】</p><p> 1、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歌曲,喜欢用动作表现歌曲,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p><p> 2、知道自己慢慢长大了,学着不依赖爸爸妈妈。</p><p>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歌曲表现歌曲</p><p> 【活动难点】知道自己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不依赖大人</p><p> 【活动准备】</p><p> 1、前期经验准备:来幼儿园有段时间,初步有独立的意识</p><p> 2、其他准备:音乐,图片</p><p> 【活动过程】</p><p> 一、学一学——小动物走路</p><p>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小律动《小动物走路》,引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并为之后的歌曲做经验铺垫)</p><p> 今天有许多的动物客人来到我们小1班,我们来听听它们是谁?</p><p> 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带动下一起做简单的律动。</p><p> 1、师: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妈妈抱。(鼓励幼儿做做小兔子的动作)</p><p> 小鸭子摇呀摇,要妈妈抱吗?(引导幼儿说说“不要妈妈抱”)</p><p> 小乌龟、小猫咪都不要妈妈抱。</p><p> 2、师:猜猜看还有谁会来?(幼儿自由想象)</p><p> 3、出示小鸟,(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鸟飞)“小鸟飞呀飞也不要妈妈抱。”</p><p> 4、小结过渡:小鸟会自己飞,小猫会自己跑。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里还有一位朋友会是谁呢?我们一起去听听看。</p><p> 二、欣赏并理解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p><p> (环节设计意图:理解歌词尝试跟唱,愿意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表现歌曲,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p><p> 1、欣赏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师根据伴奏演唱)</p><p> 提问:除了小鸟和小猫,歌曲还有谁?她要不要妈妈抱?</p><p> 那你们平时上幼儿园是怎么进来的?(自己走进来不要妈妈抱)</p><p> 2、师扮演妈妈“我现在是妈妈。让妈妈来抱抱你。(与个别幼儿互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不要妈妈抱)</p><p> 3、师:你们怎么都不要妈妈抱呀?(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已经长大了)</p><p> 4、鼓励幼儿跟着钢琴学唱2遍</p><p> 5、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大胆表演歌曲。</p><p> 6、师小结:原来小1班的宝宝们都很棒都不要妈妈抱的!</p><p> 三、延伸——我长大了</p><p>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了解孩子对自己长大了的经验,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p><p> 1、师:我们刚才都学了好孩子不要妈妈抱。我们都长大了,那除了不要妈妈抱,你们还会做些什么呢?</p><p> 2、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能自己做的事情。</p><p> 小结:我们宝宝都是好孩子,不要妈妈抱,还会学着许多事情都自己做,送给你们大拇指,你们都是好样的!</p> <p> 教案三:</p><p> 【活动目标】</p><p>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p><p>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p><p> 【活动准备】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p><p> 【活动过程】</p><p>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p><p>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p><p>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p><p> 二、欣赏“摇篮曲”。</p><p>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p><p>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p><p>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p><p>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p><p>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p><p>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p><p> 三、表演“摇篮曲”。</p><p>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p><p>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p><p>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p><p>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p><p>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p><p>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p><p>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p><p> 活动自评:</p><p>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p><p>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p><p>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不让妈妈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