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39

大班数学课教案:吸管分类

<p align="center"></p> <p>【活动设计】</p><p>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p><p>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p><p>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p><p>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p><p>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p><p>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p><p>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p><p>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p> <p>【活动目标】</p><p>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p><p>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p><p>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p> <p>【活动准备】</p><p>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p> <p> 【活动过程】</p><p>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p><p>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p><p> (2)小结</p><p>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p><p>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p><p>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p><p>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p><p>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p><p>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p><p>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p><p>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p><p>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p><p>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p><p>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数学课教案:吸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