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30

活动案例:动物园的新成员――数的守恒

<p>活动目标:</p><p>1、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p><p>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数的守恒。</p><p>3、引导幼儿目测10以内物体的总数。</p><p>活动准备:</p><p>1、场景:IQ博士教室、小树林环境设置</p><p>2、音乐:IQ博士动画片音乐、小动物活动音乐</p><p>3、学具:动物园大游戏图1张、动物大卡片40张(长颈鹿、猴子、荷马、狮子各10张)、兔子、老虎、大灰狼、袋鼠头饰</p><p>活动重点:</p><p>通过设置场景,IQ博士组织竞赛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目测、判断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初步理解数的守恒的意义。</p><p>活动过程:</p><p>导入部分:</p><p>进入场景小树林,IQ博士(教师扮演)来欢迎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p><p>展开部分:</p><p>1、出示大游戏图,了解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p><p>指导语:东方之星学校旁边开了一个动物园,园里的动物可有趣啦!瞧瞧有什么动物?它们的家都在哪?</p><p>请幼儿说说游戏图上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家的位置。</p><p>2、游戏:送动物回“家”</p><p>(1)教师把预先准备好各种10以内的不同数量的小动物放在篮子里。(可根据各班幼儿情况逐渐提高难度)分别请幼儿上来送小动物回家,然后引导幼儿点数或目测动物的数量。</p><p>指导语:动物们都想高高兴兴住进新家,可是怕走错地方,心里可着急了,小朋友来帮帮它们吧!</p><p>(2)帮助幼儿理解数“守恒”的概念</p><p>教师变换动物大卡片的位置,让幼儿默数后说出总数。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数量不因其排列方式,形态的变化而变化。</p><p>指导语:动物不一样的摆法还是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的摆法,小动物的数量数量还是一样呢?</p><p>3、幼儿自由操作学具,教师指导。</p><p>结束部分:集体游戏:小动物找家</p><p>玩法:场地上画好4个大圈,放上挂有小动物图片的椅子作为标志,幼儿自选小动物头饰(兔子、老虎、狼、袋鼠),然后播放小动物游戏的轻快音乐,音乐停,幼儿马上找到自己的家,并问问幼儿每一个家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幼儿交换头饰游戏1-2次。</p><p>延伸活动:</p><p>1、外出活动,找找幼儿园里的树有几棵?滑梯有几座?跷跷板有几个等等。</p><p>2、生活活动中,教师引导当值日生的幼儿数一数各组小朋友有几个,就拿几个碗,几个勺子;面包要分几个?豆奶要分几瓶等。</p><p>3、游戏活动中,教师带幼儿户外拾落叶,让幼儿快速看数字或点卡图片拾一样数量的树叶。</p><p>活动评析:</p><p>“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本次活动老师抓住幼儿兴趣点,以游戏情景形式贯穿整个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形象的情景中游戏、操作,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掌握知识。幼儿对活动十分投入,在欢乐的游戏中,幼儿不知不觉掌握了数的数恒。幼儿在玩中学,其乐无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动案例:动物园的新成员――数的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