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7:29

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

<p>活动背景</p><p>《小精灵到小镇》是图形发散类游戏。中班幼儿处理图形信息的特点是能处理的图形更加复杂,在认识几何图形能力中,他们能认识更多复杂的图形,而不再局限于简单规则的图形。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处理一些图形系统信息,如玩走迷宫游戏,学习简单的地图,并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发展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来解决同一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幼儿喜欢的情景游戏形式,我设计了本次活动。</p><p>活动目标</p><p>1.寻找两点之间的多条不同路线。</p><p>2.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p><p>活动准备</p><p>1.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起点”、“终点”、“距离”、“路线”等概念。</p><p>2.教师环境准备:游戏规则提示板、用自制小桥围成3×3的正方形格子的游戏场景、小精灵布偶、大挂图一1张、大挂图二3张、彩笔、配乐磁带。</p><p>3.幼儿材料准备:图一1张、图二3张、彩笔、干净的湿抹布。</p><p>活动过程</p><p>1.音乐情景游戏《过小桥》,激发幼儿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p><p>⑴教师:“上次小精灵带我们游览了热闹小镇,今天它想邀请我们去小精灵幼儿园参观,小朋友们一起去开开眼界,现在出发。”</p><p>⑵师幼一同随音乐走线。</p><p>教师:“呀!在我们的面前有一片湖水挡住了去路,湖面上有很多小桥,怎样过小桥呢?”</p><p>教师讲解提示板上《过小桥》的游戏规则:每位小朋友从“起点”到“终点”之间选择一条路线,路线要与他人不同,并且说出自己经过了几座小桥。</p><p>⑶幼儿按次序游戏</p><p>教学建议:步骤⑵教师需控制好时间,不能太长。步骤⑶教师可先做示范。过程中,有的幼儿会效仿前面小朋友走过的路线,教师要留意及时发现,适时地重申游戏规则,引导幼儿思维发散,想出自己独特的过桥路线。</p><p>2.范例讲解</p><p>⑴教师:“小精灵正在家里等着我们,现在我们坐上魔法车,倒数十个数就可以到达,十、九、八、七……”</p><p>⑵引出小精灵并展示大挂图一</p><p>教师拟声小精灵:“小朋友们好,我家在小脚丫区,这里的街道由一些小脚丫组成,一条街道就是一只小脚丫,我们要去幼儿园要经过4条街道,你们能找出从家到幼儿园的多种不同的路线,并用彩笔画出来吗?”</p><p>教学建议:教师可先做示范路线。</p><p>3.幼儿操作</p><p>⑴幼儿上桌取图一并观察:游戏图上有六幅同样的小图,除示范图路线,还要在其余每张小图上画出一条路线,并且每条路线要不同。</p><p>⑵幼儿使用彩笔,画错时可以使用小抹布。</p><p>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路线是怎样走的,并互相交流。</p><p>⑷取大挂图二并依次观察这三张图,参照每张游戏图上不同的范例,用彩笔分别画出“从家到幼儿园”经过4支、5支、6支铅笔的不同路线,并说一说自己的行走路线。</p><p>教学建议:教师要提醒幼儿在完成图一后,检查走的路线是否都经过了4条街道(小脚丫),是否有重复路线。由于图二共有三张游戏图,并且难度有所加深,可根据幼儿能力,分两课节完成。</p><p>4.情景想象</p><p>师幼一同随音乐去参观小精灵幼儿园。</p><p>活动延伸</p><p>请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街道两旁具有明显特征的建筑物(如银行、饭店、邮局等)并且画下来,制成简易地图,设定起点与终点,找出两点之间多种不同的路线来。</p><p>活动反思</p><p>根据幼儿乐于想象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游戏形式进行主题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原来走路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同一问题,发散幼儿思维。在幼儿操作环节中,有的孩子画出重复路线,老师用只引导不指明的方法,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他们,同时要求幼儿养成做事检查的好习惯;有的孩子会利用已画出的路线,找出与之相对称的另一条路线,思维特点很独特,给予了及时的鼓励。让幼儿在大家面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走的,总结经验、互相展示,对每一个孩子来说也起到一个经验参考的作用。其中有一名幼儿介绍完自己的行走路线后,没有直接回到座位上,而是在课桌间绕着弯走,这个孩子看似很淘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是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找到不同回到座位的行走路线。此次活动培养了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动案例:小精灵到小镇――上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