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主题教案《中国食物》
<p align="center"></p><p> 一、主题的产生:</p><p> 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主题活动。</p><p> 二、主题网络图:</p><p> 包馄饨</p><p> 制作包包子</p><p> 中国特色点心</p><p> 中国食物</p><p> 中国菜肴参观饭店</p><p> 制作拼盆</p><p> 三、活动过程:</p><p> 活动一:</p><p> 目标: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p><p>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p><p>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p><p> 活动设计:1、出示图片或食物:</p><p>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p><p> 吃过吗?</p><p> 2、组织讨论:</p><p> 这些东西国外有吗?</p><p> 是怎样做出来的?</p><p> 3、回去问问父母。</p><p> 观察记录:</p><p> 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p><p> 讨论:</p><p> 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p><p>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p><p> 张鑫昕:我吃过粥。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p><p> 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p><p> 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一些中国的特色菜。</p><p>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p><p>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p><p>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p><p> 张鑫昕:粥。</p><p> 邓越:小笼包子。</p><p> 潘华玺:馄饨、饺子。</p><p> 邓燕飞:螃蟹。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p><p> 瞿峰:粽子。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p><p> 王嘉晨:汤团。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p><p> 李佳斐:重阳糕。点启示。</p><p>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p><p>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p><p> 活动二:目标: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p><p>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p><p> 条件提供:皮子、馅</p><p> 活动设计: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p><p> 2、幼儿边看边讲:</p><p> 馅是怎么进去的?</p><p> 这是中国特有的吗?</p><p> 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p><p> 4、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p><p> 5、吃馄饨。</p><p> 观察记录:</p><p> 今天,正好孩子们中午吃馄饨,我从厨</p><p> 房取来了皮和馅,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一下</p><p> 兴奋起来了:</p><p> 牛啸天:我会包馄饨的。</p><p> 朱颖:我也会的。</p><p> 王嘉晨:我知道的,这就是中国菜。</p><p> 邓越:这不是中国菜,是中国点心。我顺势接着邓越的话问:还有那些中国点心?</p><p> 瞿峰:有饺子。</p><p> 施轶恒:汤团、春卷。</p><p> 张心辰:大饼油条。</p><p> 潘华玺:馒头、包子。幼儿一下讲出了许多特色点心,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包馄饨好吗?</p><p> 孩子们自发分成几组开始包馄饨,在实际</p><p> 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馅放得太少、</p><p> 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馄饨包</p><p> 好了。</p><p> 朱颖:我已经真的学会了。</p><p> 王嘉晨:我还不会,但我会做馒头。</p><p> 邓越:我想快一点吃这些馄饨。</p><p> 反思:结合上次的活动,我把中国点心和中国菜肴分开来进行认识,先从制作点心开始。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时较少接触这些东西,有的幼儿从未做过,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们对中国点心有了新的认识。</p><p> 活动三:</p><p> 目标:1、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p><p>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p><p> 条件提供:面团、馅、刀</p><p> 活动设计:1、谈话:</p><p> 关于中国点心。</p><p> 2、制作包子:</p><p> 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p><p> 3、幼儿操作。</p><p> 4、吃包子。</p><p> 观察记录:</p><p> 孩子们对动手操作很有兴趣,有了上次</p><p> 包馄饨的经验,这次做包子似乎顺利多了:</p><p> 邓越:我只会吃包子,不会做。男孩子似乎更“懒”一些,</p><p> 张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馄饨也是如此。我请来了厨房的阿姨来示范,他们看得可认真了。</p><p> 邓燕飞:大妈妈的本领真大,这些小馒头多</p><p> 漂亮!</p><p> 李佳斐:我会用面粉做小白兔。</p><p> 朱颖:上次我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用面粉做</p><p> 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买了一个。其实,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一种。</p><p> 瞿峰:我妈妈说这些东西还要出口到国外去。老师:为什么要出口?</p><p> 瞿峰:因为国外没有的。</p><p> 王嘉晨:我知道了,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孩子们边讨论,便开始做包子了,虽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认真。</p><p> 反思: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他们对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些家长对我们的主题活动有所了解,开始丰富孩子有关的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问题,并学着解答问题。本来,打算带领孩子们去“绿波浪”看一看中国特色点心,但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放弃。</p><p> 活动四:</p><p> 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p><p> 2、对中国菜感兴趣。</p><p> 条件提供:书、图片</p><p> 活动设计: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p><p> 2、讨论:</p><p> 你看到什么?</p><p> 你喜欢那个菜?为什么?</p><p> 你认为那些菜漂亮?为什么?</p><p> 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p><p> 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p><p> 观察记录;</p><p> 今天的活动是从由我在“绿波浪”带回</p><p> 的菜单引起的:</p><p> 邓越:是上海点心的广告。老师:你们看看我们的墙</p><p> 吴雯娟:是图画,吃的。壁上多了什么?</p><p> 牛啸天:有各种点心。老师:什么点心?</p><p> 邓燕飞:由糕、春卷。老师:你们知道是从哪儿来的?</p><p> 李佳斐:是发来的。</p><p> 吴雯娟:是画出来的。</p><p> 邓越:不对,如果是蜡笔画的,上面会有一邓越是个观察力很强的孩</p><p> 粒粒的东西,这肯定是从广告纸上剪子,非常细心。</p><p> 下来的。老师:为什么要做广告?</p><p> 潘华玺:饭店里的人要介绍他们的东西。</p><p> 罗逸菲:专门买点心的地方做广告。</p><p> 曹宁:我在饭店里看到过的。老师:饭店里除了点心还有什么?</p><p> 张心辰:我吃过许多好吃的菜。</p><p> 高怡宁:饭店里的菜很漂亮。老师:为什么很漂亮?</p><p> 邓越:像花一样。</p><p> 施轶恒:他们用西瓜做成桥。</p><p> 孙婷怡:用萝卜做成蝴蝶。</p><p> 罗逸菲:青菜做成小花。</p><p> 曹宁:胡萝卜切成丝,用牙签串起来就变</p><p> 成菊花了。</p><p> 单伟栋:萝卜刻成一条龙。</p><p> 高怡宁:黄瓜做成树叶,蛋黄做成树干。</p><p>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邓燕飞:用黄瓜且成一块块,放在盆子的了许多中国菜的特色。</p><p> 周围,当中放菜。</p><p> 吴雯娟:当中放黄颜色的菜好看,因为绿</p><p> 的和黄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聪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将到了中国菜的“色”。老师:真的!这样配好看多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p><p>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议论:这是鱼片、吗?</p><p> 这是青豆、这时青椒……</p><p> 反思:这次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孩子们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而且现在变得很喜欢讲,包括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天也讲得很热闹,无意中讲出了中国菜的主要特点:形、色。</p><p> 活动五:</p><p> 目标:1、通过外出的参观活动,结合厨师的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选用的材料。</p><p> 2、用多种途径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p><p> 活动设计:1、参观饭店:</p><p> 请厨师介绍菜肴。</p><p> 幼儿可向厨师提问。</p><p> 2、看一看菜谱。</p><p> 3、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p><p> 观察记录:</p><p> 今天,我们联系了“万家灯火”酒店带</p><p> 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请了饭店的厨师长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p><p> 孩子们介绍了陈列出来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子们能讲出一些蔬菜的名</p><p> 兴趣很高。字。老师:刚才厨师叔叔</p><p> 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p><p> 王嘉晨:请问这个菜边上的花是怎么做的?吗?</p><p> 邓越:这个宝塔是用什么做的?</p><p> 吴雯娟:这个孔雀的头是不是用黄瓜做的?</p><p> 王嘉晨指着“松鼠鲑鱼”说:这是用鱼头和薯条做成的!(鱼肉切成长条用油炸一下确在厨师的介绍下,孩子们知实很像薯条)道了“松鼠鲑鱼”的制作方</p><p> 法。</p><p>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继续讨论了起来:</p><p> 邓燕飞:饭店里的菜比我们做的好看。</p><p> 王嘉晨:当然啦,人家培训过的。</p><p> 邓越:要学好几年了。这时,孩子们提到了菜名,于是我问:是不是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p><p> 瞿峰:有“孔雀开屏”。</p><p> 朱颖:有“脆皮鸭”。</p><p> 邓越:有“菊花饼”。老师:下次我们也来学做小厨师好吗?</p><p> 反思:外出活动确实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许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刀切几下就可以改变形状,而且他们也敢于提问了,虽然刚开始有点胆怯,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地放开了。下次的活动,我打算让孩子们尝试用刀切菜。</p><p> 活动六:</p><p> 目标:1、熟悉各种菜的形状,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用刀切菜,并能切出不同的形状。</p><p>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p><p>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p><p> 条件提供:刀、菜</p><p> 活动设计:1、回忆:</p><p> 上次我们参观了哪里?</p><p> 你们看到些什么?</p><p> 2、今天请小朋友来学做小厨师:</p><p> 先训练你们的刀功。</p><p> 3、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切菜练习。</p><p> 注意安全。</p><p> 4、展出幼儿切好的不同形状的菜。</p><p> 5、下次,我们制作拼盆:</p><p> 想一想,你想和谁一起制作?你需要什么菜来告诉老师,可以帮你们准备。</p><p> 观察记录:</p><p> 有了上次外出参观的经验,孩子们对菜</p><p>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起菜来也头头是道,</p><p> 今天就让他们试着切菜,老师先示范了好几</p><p> 遍,提醒他们注意安全:</p><p>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时手怎么放?</p><p> 邓燕飞:我看妈妈切菜时手是弯弯的。</p><p> 邓越:妈妈不让我切菜,说很危险。老师:你们想不想切菜?</p><p> 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在操作时我仍采用分组进行,避免危险。</p><p> 张心辰:黄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p><p> 施轶恒:番茄里面有很多水。老师:对呀,水流倒桌子</p><p>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上怎么办?</p><p> 在活动中,孩子们什么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经验,该让他们学着如何与同伴合作。老师:上次在饭店里看到的菜这里有</p><p>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吗?</p><p> 单伟栋:有黄瓜。</p><p> 应圣悦:刀豆这里没有。</p><p> 老师:现在我们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时候需要一些什么原料,来告诉老师帮你们准备好吗?</p><p> 孩子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纷纷定起菜</p><p> 单,不一会儿,需要的菜都记录下来了。</p><p> 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这次主题活动的感受。由于有了实际经验,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并能根据在饭店里看到的菜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肴,而且从他们定出的菜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菜的种类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配色中有的孩子采用了茄子皮来配色,也为下次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p><p> 活动七:</p><p> 目标:1、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p><p> 2、结合操作活动,能对中国才有更深的了解,尝试从色、形等方面进行表现。</p><p>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p><p> 条件提供:刀、菜、盆子、电视机、投影仪</p><p> 活动设计:1、厨师在饭店里拍的照片,组织讨论:</p><p> 这是在哪儿?</p><p> 你们看到什么菜?怎样做的?</p><p> 想不想自己做菜?</p><p> 2、幼儿结伴合作做菜:</p><p> 根据自己制订的菜单倒老师这儿领菜。</p><p>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绍等。</p><p> 最后为自己的菜取名字。</p><p> 3、展示幼儿作品并介绍。</p><p> 4、延伸至制作菜谱。</p><p> 观察记录:</p><p> 活动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马</p><p> 上进入了正题,我先让孩子们看在饭店里拍</p><p> 的照片:</p><p> 朱颖:这是在“万家灯火”里拍的照片。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p><p> 王嘉晨:有各种各样的菜。</p><p> 邓越:有好看的菜。</p><p> 吴雯娟:有厨师叔叔给我们介绍。我又拿出一些菜肴的照片,问:认识这些菜吗?</p><p> 邓燕飞:这个菜是用牛肉和金针菇做成的。</p><p> 李佳斐:这个孔雀的头是用黄瓜做成的。</p><p> 王嘉晨:这个是“松树鲑鱼”,以前我以为</p><p> 是薯条,后来厨师叔叔说是鱼切</p><p> 成一条一条的,我才知道是用鱼正因为有了观察、提问,孩做成的。子才有如此的成果。</p><p> 老师:你们想自己来做菜吗?</p><p> 孩子们高兴地说:“想!”我拿出了孩子们上次自己定菜单,让他们来领菜。没想到事搁很久,他们对自己定的菜记得还很清楚。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根据制作情况不断在改变设想好的菜式。</p><p> 王嘉晨:萝卜不能用了,改用黄瓜吧。</p><p> 朱颖:当中加一点樱桃更好看。</p><p> 吴雯娟:蘑菇太大了,怎么办?</p><p> 邓燕飞:树干用什么好呢?见状,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们用黄瓜试一试好吗?”他们采用了我的建议。菜做好了,孩子们开始互相观看并介绍与同伴合作做的菜肴。</p><p> 老师:下次我们要开一个</p><p> 邓越:客人还要看菜谱。饭店,想一想除了菜还缺少什么?</p><p> 老师:“对了,我们下次一起来制作菜谱,好吗?”</p><p> 反思: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是第一次用真的菜来制作,所以活动前我心里也没底,但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非凡的表现能力,他们不仅能表现,还能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不断地改变,这也是外出参观活动带给他们的活力。</p><p> 四、活动反思:</p><p> 在设计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并根据情况及时改变。在这个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能走出园门,投入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仅这一次的外出活动,使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觉,使我对主题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