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3)》
<p align="center"></p><p>嫦娥奔月</p><p> 9/16上午</p><p>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p><p> 2、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p><p> 集体</p><p> 收集相关资料、图书</p><p> 1、谈话引入</p><p> 2、感知理解</p><p> ——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p><p> 3、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提问。</p><p> 4、你还知道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p><p> 孩子们对什么是传统的节日了解不了,许多小朋友都说到了国庆节、元旦、圣诞节等等。对端午、中秋似乎有点生疏,但知道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等,对《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很少,通过学习了这节课,孩子们加深了认识。</p> <p> 爷爷为我打月饼</p><p> 9/16下午</p><p> 1、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由来。</p><p> 2、学唱歌曲,唱准符点句。</p><p> 集体</p><p> 磁带</p><p> 1、谈话引入</p><p> ——明天是什么节日?</p><p> 2、欣赏歌曲</p><p> ——你听到了什么?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p><p> 3、学唱歌曲</p><p> ——注意休止符的停顿。</p><p> “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歌,所以孩子们对“月饼为什么要打?”“什么是老红军?”不理解,设想如果在这个活动前介绍一些有关的话题,有所铺垫,效果可能会好一些。</p> <p> 有趣的中国字</p><p> 9/19上午</p><p>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p><p>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p><p> 集体</p><p> 一些简单的象形字、挂图以及了解本班幼儿对识字的情况</p><p> 1、找汉字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p><p> 2、看图猜字。辨别象形字。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p><p> 3、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p><p> 你看见过这些字吗?</p><p> 在了解汉字的起源时,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似乎有点陌生,但通过对象形字的了解,对汉字的演变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对象形字很感兴趣,因为象形字是根据东西的形状和特徵,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的文字,如山字就由「></p>」变化成「山」,“日”写成,月”写成,<p> 由此孩子们马上联想到火与人……</p> <p> 大中国(二)</p><p> 9/19下午</p><p> 1、复习用相互回答的方式了解歌词大意。</p><p> 2、能整齐而有精神地唱歌,唱出声势。</p><p> 集体</p><p> 中国地图及有关的图片资料等</p><p> 1、复习歌曲</p><p> ——用相互回答的方式了解歌词大意。</p><p> 2、再次理解歌曲</p><p> ——学念歌词,先跟着教师一起唱。</p><p> ——在学会的基础上,整齐地有精神地唱歌,唱出声势浩大的气势。</p><p> 3、幼儿自由结伴表演。</p><p> 一播放《大中国》的音乐,孩子们的精神马上振奋起来。在学唱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p> <p> 京剧脸谱</p><p> 9/20上午</p><p> 1、知道京剧中的各种脸谱的名称,它们代表京剧中的不同角色,并有不同的表演动作。</p><p> 2、激发探索兴趣,培养自信心和表演欲望。</p><p>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p><p> 集体</p><p> 个别</p><p> 初步了解京剧,感受过锣鼓经。四大发明和上海有名建筑的小图片或照片。</p><p> 节奏乐器若干。脸谱</p><p> 1.复习歌曲《四大发明》。</p><p> 幼儿能用歌声唱出我们是勤劳祖先后代的自豪感。</p><p> 2.继续欣赏《我是一个中国人》。</p><p> (1)参与体验。</p><p> 教师引导幼儿从脸谱、道具、动作上逐个分析,知道每个角色的名称,创造性地学做不同角色的动作。</p><p> “刚才我扮演了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说出,教师出示脸谱、道具介绍角色名称)</p><p> 教师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手位和亮相动作。重点指导:圆场步、踱步,发挥幼儿创造性。)</p><p> (2)游戏:《看谁说得对》。</p><p> 教师不做任何装饰,只用动作做出不同人物的动作,幼儿猜出是哪种角色?</p><p> (3)幼儿戴各种脸谱进行表演,初步迁移运用。</p><p> 从孩子们的反馈活动来看,小朋友们很喜欢表演京剧中的角色,所以我为小舞台提供京剧的脸谱面具和京剧的音乐,首先在材料上为幼儿作好准备。</p> <p>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p><p> 9/20下午</p><p> 1.初步欣赏京剧的曲调,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p><p> 2.萌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喜欢民族文化的积极情感。</p><p> 集体</p><p> 个别</p><p> 京剧碟片、脸谱</p><p> 1、教师念锣鼓经:呛呛七呛乙台呛,呛呛乙台呛。</p><p> 引导幼儿脚走小碎步,在最后两拍做出不同的亮相动作。</p><p> 2、欣赏京剧《我是一个中国人》。</p><p> (1)听听这是什么戏?(京剧)</p><p> (2)欣赏京剧《我是一个中国人》第二遍。</p><p> (3)欣赏京剧第三遍,告诉名称。</p><p> (4)边听边理解内容。</p><p> (5)师生讨论中国的伟大。</p><p> (6)边听边观看教师的表演。</p><p> 教师戴不同的脸谱,用简单的不同的服饰化装成不同的角色,在音乐伴奏下表演(武生、老旦、花旦、花脸)。</p><p> (7)教师表演,幼儿配语言节奏。</p><p> 本来这是欣赏课,不用孩子会唱,可是欣赏第二遍的时候3/2的孩子就跟着旋律唱起来了。</p><p> 既然孩子们都很喜欢,而这段曲子也不是特难,因此增加教时,让幼儿学唱。</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