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4:32

小班语言领域教案《小猴子做包子》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p>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p><p>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p><p>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p> <p>活动准备:</p><p>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p><p>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p><p>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p> <p>活动过程:</p><p>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p><p>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p><p> 幼:想。</p><p>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三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三班的小朋友们。</p><p>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p><p>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p><p>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他在炒什么呢?</p><p> 幼:蛋糕….豆豆…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p><p>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p><p> 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p><p>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p><p> 2、初步学习儿歌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p><p>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p><p>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p><p>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p><p>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p><p>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p><p>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p><p>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还会炒什么呢?</p><p> 幼:蛋糕……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p><p>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p><p>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p><p> 五、结束部分</p><p> 师: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宝贝们,请你们一起跟随老师,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p> <p>附儿歌:</p><p> 《小猴子做包子》</p><p> 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p><p> 炒了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p> <p>教学反思:</p><p> 《小猴子做包子》这是一首比较有趣、比较好读的儿歌,它让幼儿听起来都比较感兴趣。</p><p> 因为是小班语言课,所以我注重内容的衔接,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先用"小猴子"来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由礼物来引出贴图,从而展开儿歌的学习;第二部分我让幼儿去模仿小猴子拿铲子、炒栗子、做包子、送给小兔子。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通过询问问题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我让幼儿仔细去聆听这首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同之处,着重强调末尾的"子"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第三部分通过让幼儿做游戏去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拓展;最后部分用开小火车来结束本课。</p><p> 小班的课堂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只用了20分钟,没有把握好时间。在上课给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应该夸张点,把内容讲的很好而忽略了儿歌名的讲解,这是在上课时一个大的误区。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换方法让幼儿学习。在上课途中要尽量坐下来,为了和幼儿同一视线,尊重每名幼儿。</p><p> 这是第一次上小班的课,通过上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多看优质课,学习教学方法。我觉得上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要慢慢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为成为一名优秀幼师作准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语言领域教案《小猴子做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