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
<p>幼儿园中秋主题活动――大班</p><p>活动一:欣赏诗歌《月亮对我笑》</p><p>主要涉及领域:语言</p><p>活动目标:</p><p>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p><p>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p><p>活动准备:</p><p>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p><p>活动过程:</p><p>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p><p>(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p><p>(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p><p>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p><p>(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p><p>(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p><p>3.分角色朗诵诗歌。</p><p>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p><p>主要涉及领域:艺术</p><p>活动目标:</p><p>1.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p><p>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p><p>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p><p>活动准备:</p><p>幼儿学习过秧歌舞。</p><p>活动过程:</p><p>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p><p>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p><p>(1)再次欣赏歌曲。</p><p>★指导语: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p><p>(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p><p>(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p><p>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p><p>(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p><p>(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p><p>活动三:大家来赏月</p><p>主要涉及领域:艺术</p><p>活动目标:</p><p>1.初步学习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表现许多人一同赏月的情景。</p><p>2.在尝试、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探索将单个的图案连续起来的方法。</p><p>3.在活动中,能够将不同的材料放在指定的地方。</p><p>活动准备:</p><p>剪刀、各色长条形纸、铅笔等。</p><p>活动过程:</p><p>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观察其图案特点。</p><p>★指导语: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它和我们以前剪的剪纸有什么不同?</p><p>2.讨论剪二方连续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折、剪的方法。)</p><p>3.尝试进行操作。</p><p>4.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问题和获得成功的方法,进一步获得剪二方连续图案的经验。</p><p>5.再次尝试,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p><p>6.共同布置环境大家来赏月,体验合作布置教室的愉快。</p><p>活动四:做月饼</p><p>主要涉及领域:综合</p><p>活动目标:</p><p>1.在观看录像、自己尝试做月饼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和方法。</p><p>2.积极大胆地尝试运用材料、工具进行探索和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p><p>3.轮流使用材料、工具,活动后能与同伴共同整理环境。</p><p>活动准备:</p><p>制作月饼的录像带、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烤箱等。</p><p>活动过程:</p><p>1.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回忆和讨论。</p><p>2.欣赏录像,进一步熟悉制作月饼的方法和过程。</p><p>3.观察活动的材料和工具。</p><p>4.自由交流自己想要制作的月饼。</p><p>5.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将馅儿放得太多,轮流使用工具和材料。)</p><p>6.烤制、品尝制作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p><p>活动五:亲子赏月晚会</p><p>主要涉及领域:综合</p><p>活动目标:</p><p>1.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中秋节丰收、团圆的意义,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产生兴趣。</p><p>2.活动中能大胆地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在节日中快乐、喜悦的情绪。</p><p>3.体验和家人、老师、同伴共同庆祝节日的快乐。</p><p>活动准备:</p><p>1.环境布置(音响、灯光、字幅、灯光月亮、彩炮、桌椅等)。</p><p>2.幼儿每人一份节日食品(月饼、各种中秋节的水果和食品)。</p><p>3.亲子游戏材料及奖品。</p><p>4.教师排练情景剧,幼儿扮演玉兔。</p><p>活动过程:</p><p>1.活动开始。</p><p>(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p><p>(2)拉响彩炮,体验节日热闹的气氛。</p><p>(3)园长致词,表达祝愿。</p><p>2.欣赏情景剧《嫦娥奔月》。</p><p>3.嫦娥和玉兔共同组织《知识对对碰》竞答活动。</p><p>4.表演节目共同联欢。(家长节目、幼儿节目、教师节目和游戏穿插进行。)</p><p>5.共同品尝节日食品、赏月。</p><p>6.结束部分(踩气球,庆祝节日)。</p><p>七、资料链接</p><p>1.知识资料。</p><p>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才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丰收节、八月节或团圆节。据说八月十五这天,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月色最美好。因此,中秋夜,家家户户在庭院、楼台摆起月饼、瓜果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喜庆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圆如满月的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品尝月饼,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中秋节,民间还有给小孩送兔儿爷的习俗。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很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p><p>2.教学资料。</p><p>(1)故事。</p><p>嫦娥奔月</p><p>相传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很难生活下去。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立下了大功,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许多人都赶来向后羿拜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奸诈小人也混了进来。</p><p>后羿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求道访友,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p><p>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p><p>(2)童谣《中秋节》、《月亮》参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编:《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36页。</p><p>(3)古诗。</p><p>静夜思</p><p>(唐)李白</p><p>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p>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p>(4)音乐。</p><p>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参见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活动大全(小班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年,第97页。</p><p>②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参见乔建中编:《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3年,第160页。</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