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10:34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乐音与噪声

<p>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乐音与噪声</p><p>活动目标</p><p>・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p><p>・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p><p>・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p><p>重点难点</p><p>・重点: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p><p>・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音和噪声</p><p>活动准备</p><p>・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p><p>・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电脑割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p><p>活动过程</p><p>一、感知乐音和噪声</p><p>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p><p>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p><p>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p><p>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p><p>二、区别乐音和噪声</p><p>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p><p>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p><p>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p><p>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p><p>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p><p>三、了解噪声的危害</p><p>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p><p>四、创造安静的环境</p><p>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p><p>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p><p>延伸活动</p><p>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寝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p><p>活动评析</p><p>一、设计意图</p><p>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使这样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化为具体形象的游戏。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田。</p><p>二、效果分析</p><p>整个活动幼儿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如发现噪声、画自己的感受以及动作的表现等,教师巧妙地利用游戏,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容易理解。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明确地区分乐音和噪声。同时,幼儿充分进行了发散恩维,能说出很多产生乐音和噪声的例子。最后的环节气氛达到高潮,幼儿通过动手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图样,放在醒目的地方,幼儿非常兴奋,还表示要给家里和外面的一些地方也要做标记贴起来,让大家看看。整个活动效果很好。</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乐音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