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
<p>设计意图</p><p>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p><p>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p><p>活动目标</p><p>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p><p>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p><p>活动准备</p><p>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p><p>活动过程</p><p>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p><p>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p><p>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p><p>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p><p>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p><p>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p><p>三、说说我的发现</p><p>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p><p>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p><p>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p><p>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p><p>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p><p>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p><p>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p><p>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p><p>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p><p>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p><p>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p><p>九、结束活动</p><p>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p><p>活动延伸</p><p>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p><p>活动反思</p><p>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活动原则,一开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师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能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假设,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并进行观察、记录、比较和交流。</p><p>接下来,根据孩子们的实验记录,引导他们探索出成功的装瓶方法,并再次进行实验和确认。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自己确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p>我们知道,有些科学经验孩子们能够悟到,但却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本节课我们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课件展示环节,以动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问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给填上了,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瓶子里。</p><p>在课程的最后提高难度,挑战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提问幼儿:装得满满的玻璃瓶里,还能再装上一小杯水吗?让幼儿充分猜想、假设后,自己再次去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感知,在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p><p>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问,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得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规则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p><p>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和关注还不够及时和深入,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捕捉幼儿的积极信息,在对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引导上,还要再努力研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