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筛子
<p>一、设计思路</p><p>生活中常有小颗粒状物体混在一起,究竟怎么分离?办法有很多,但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幼儿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小颗粒状物体分开,而且一直对筛子充满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决定进一步让幼儿来探究筛孔大小与被分离小颗粒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p><p>二、活动目标</p><p>1.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p><p>2.会合作设计实验操作程序;</p><p>3.发展观察记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三、活动准备</p><p>经验准备:了解筛子的作用,知道用筛子分离小颗粒状混合物的速度比较快。</p><p>材料准备:三种不同大小镂空并标上相应号数的筛子若干;每组一碗黄豆、绿豆、芝麻、花生的混合物;每组标上号数的托盘各一份,四种不同颜色的记录笔;集体记录表(表1)、幼儿记录表(表2)。</p><p>表1</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142"> <p>我们的发现</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1</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2</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3</p> </td> </tr></tbody> </table></p><p>表2</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142"> <p>次数</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我们的设计</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我们的实验</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p>实验结果 </p> </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42"> <p>第一次</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d valign="top" rowspan="3" width="142"> </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42"> <p>第二次</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42"> <p>第三次</p>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d valign="top" width="142"> </td> </tr></tbody> </table></p><p>四、活动过程</p><p>1.感知筛孔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p><p>(1)出示上次操作的记录情况,引入活动。</p><p>师:上次厨房里的阿姨不小心把米和绿豆混在一起,小朋友可真棒,想出了用手、勺子、筷子、筛子等来帮忙,最后发现是什么能很快把米和绿豆分开?</p><p>幼:筛子。</p><p>(2)出示花生、绿豆、黄豆、芝麻混在一起的混合物,观察、比较各种物质的大小。</p><p>师:厨房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混在一起的,你们看是什么?它们一样大吗?</p><p>幼儿观察盘子里的混合物。</p><p>幼:花生比芝麻大,黄豆是中的,绿豆比黄豆小。</p><p>幼:花生最大,黄豆第二大,绿豆第三大,芝麻最小。</p><p>师(小结):芝麻最小,绿豆大一点,黄豆更大一点,花生最大。</p><p>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借助感官感知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大小关系。</p><p>(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教师提操作要求并引导幼儿观察。</p><p>师:想很快地把这四种东西一样一样分开,可以请谁来帮忙?</p><p>幼:筛子。</p><p>幼儿自由选择筛子进行第一次操作。</p><p>师:看看别人漏下来的东西,或者留在筛子上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吗?为什么?</p><p>幼:掉下来的都是芝麻。</p><p>幼:我的绿豆也掉了。</p><p>幼:我掉了芝麻、绿豆。</p><p>(4)集中交流,教师记录集体操作情况,梳理幼儿的探究发现。</p><p>师:谁使用1号筛子?使用l号筛子时发现什么了?</p><p>幼:都是芝麻漏下来。</p><p>教师同时用黑色的笔记录芝麻漏下来的情况。</p><p>师:什么留在筛子上呢?</p><p>幼:绿豆、黄豆、花生留在筛子上。</p><p>教师用绿色、黄色、红色的笔做记录。</p><p>师:使用1号筛子,为什么只有芝麻漏下来?</p><p>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很小。</p><p>幼:如果用2号筛子和3号筛子,它们的孔都很大,绿豆和黄豆也会掉下来。</p><p>师:只有芝麻比1号筛子孔小,所以芝麻漏下来,绿豆、黄豆、花生都比筛子孔大,所以留在上面。</p><p>师:2号筛子呢?3号筛子呢?</p><p>教师用不同颜色的记录笔记录表示被分离的物体,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后面环节的幼儿记录做铺垫。</p><p>师:为什么只有花生留在3号筛子上呢?</p><p>幼:花生比这个筛孔大。</p><p>幼:黄豆、绿豆、芝麻它们都比筛孔小,所以它们掉下来了。</p><p>师: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了筛子上。</p><p>师:这三个筛子筛出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p><p>幼:因为l号筛子的筛孔小,只能漏下芝麻,而2号筛子的孔比1号筛子大,所以他能漏下芝麻和绿豆,3号筛子比1号、2号筛子的孔大,所以它能漏下芝麻、绿豆和黄豆。</p><p>师(小结):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棒!原来筛孔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p><p>通过有效追问,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生活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来,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p><p>2.利用筛孔与被分离物质大小的关系有意识地分离混合物。</p><p>(1)提出新问题,引出第二次操作。</p><p>师:只有一个筛子能不能把花生、黄豆、绿豆、芝麻,一样一样地分出来?</p><p>幼:不能。</p><p>师:应该怎么办呢?</p><p>幼:先用1号筛子,再用2号筛子。</p><p>师:为什么?</p><p>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小,而2号筛子的孔大。</p><p>幼:我觉得可以先用1号筛子,芝麻漏下来,再用2号筛子,绿豆也漏下来,再用3号筛子,黄豆漏下来,最后只剩花生。</p><p>幼:我觉得用3个筛子,1号筛子放在上面,漏下芝麻,漏到2号筛子再漏到3号筛子,它们就会一个个地漏下来。</p><p>(2)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使用筛子的方法与顺序。</p><p>师:请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和设计使用筛子的顺序,并告诉大家你们商量出的办法。</p><p>第一组,先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然后把黄豆、绿豆和花生倒到2号筛子,漏下绿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到3筛子漏下黄豆,只剩下花生。</p><p>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p><p>第三组: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剩三种在上面,2号筛子漏下绿豆和芝麻,剩两种在上面,3号筛子就只剩花生在上面。</p><p>在小组合作设计分离混合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这样的猜想是非常有意义的。</p><p>(3)各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第二次操作。</p><p>师:究竟哪一组设计的方法能把这四样东西分开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p><p>第一、二组的幼儿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和他们预想的一样,他们非常高兴。</p><p>第三组幼儿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底部放一个托盘,接着把四种混合物全部倒进最上面的1号筛子上,芝麻漏在了托盘上,而后把1号筛子上的花生、绿豆、黄豆倒进2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绿豆和芝麻,最好把黄豆和花生倒进3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黄豆、绿豆和芝麻,实验失败。第三组幼儿再次尝试,再次失败。</p><p>3.拓展幼儿思维,保持探究兴趣,自然结束活动。</p><p>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第三组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把这三个筛子重叠起来使用,要怎么重叠才能一次性得把四种混合物一样一样分开呢?下次我们一起来尝试。</p><p>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次探索的欲望,继续探究三个筛子重叠在一起使用的便捷方法。</p><p>自然结束活动。</p><p>摘自《福建教育》(C版)2023.7/8.87~89</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