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学习活动:图形碰碰乐
<p>设计思路</p><p>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p><p>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挑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p><p>活动旨在通过图形碰碰乐的过程,让幼儿尝试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p><p>活动目标</p><p>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p><p>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p><p>活动准备</p><p>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一块,几何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p><p>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p><p>活动过程</p><p>一、指认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p><p>1.指认几何图形、正确命名。</p><p>(1)展示几何图形卡片5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p><p>(2)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p><p>(教学提示:教师指着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与其对比,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命名。)</p><p>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p><p>(1)提问:几何图形卡片被转动了,你还认识它们吗?</p><p>(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p><p>(2)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p><p>【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作铺垫。】</p><p>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p><p>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p><p>(1)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儿歌。</p><p>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p><p>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p><p>(2)提问: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p><p>(3)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p><p>(教学提示:教师用2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图1,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完全重合在一起。)</p><p>(4)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p><p>(5)宣布游戏规则:</p><p>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p><p>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p><p>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p><p>【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戏规则,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p><p>(6)迫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p><p>【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有疑惑,教师要再次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p><p>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p><p>(1)教师念儿歌,幼儿进行拼搭。</p><p>(2)幼儿操作后分享:</p><p>*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p><p>*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老师帮你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图2)。</p><p>(3)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几何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p><p>(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几何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几何图形,教师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p><p>(4)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p><p>【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作铺垫。】</p><p>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p><p>(1)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几何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几个三角形碰碰乐。</p><p>(2)教师念儿歌:</p><p>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p><p>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p><p>(3)幼儿拼搭后教师提问:4个三角形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p><p>师生共同记录拼搭出的几何图形。</p><p>(4)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样碰出三角形、长方形,可碰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p><p>(5)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哪些几何图形呢?我们到区域里再去试试。</p><p>【设计意图:在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p><p>三、几何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p><p>(出示几何图形底座见图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p><p>1.问题情境:三角形想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哪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p><p>2.幼儿讨论互动。</p><p>(1)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p><p>(2)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p><p>(3)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p><p>(4)提问: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p><p>【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提问、追问、反问等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p><p>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大三角形底座。</p><p>(1)(12个三角形装入盒后)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请说说理由。</p><p>(2)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p><p>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长方形底座。</p><p>(1)提问:长方形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p><p>(2)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好合适。</p><p>【设计意图:让幼儿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底座),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有效地挑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有趣又有发展价值。】</p><p>四、延伸问题</p><p>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