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排笛
<p>[设计意图]:</p><p>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弄各种各样的管子,并对管子发出的声音不同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和倾听,我们生活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开发思维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p><p>[活动目标]:</p><p>1、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p><p>2、培养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以及加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p><p>3、尝试制作排笛,感受制作过程中的乐趣。</p><p>[教学重点]:认真的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p><p>[教学难点]:探索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p><p>[活动流程]:利用“身体乐器”让孩子与“声音”在游戏中拉近距离,从而产生兴趣——教师示范小豆实验,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让幼儿观察、倾听长度不同的管子所发出的声音有高低之分——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p><p>[活动准备]:</p><p>1、长度不同的吸管、双面胶、托盘若干。2、黄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铁琴。3、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份。</p><p>[活动过程]:</p><p>一、引入探究内容,通过“身体乐器”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p><p>教师引导幼儿踏步地走进教室,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脚步声。</p><p>教师提问1:“为什么小脚会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回答</p><p>教师提问2:“那么,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够发出声音?”</p><p>——幼儿自由发挥</p><p>幼儿与教师一起玩“身体乐器”游戏。</p><p>二、引出声音的产生。</p><p>师:“小朋友,真不错!现在,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了,在研究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我们才能够听见“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做到吗?”</p><p>——教师示范小豆实验。</p><p>提问1:“你们听到什么?”</p><p>提问2:“你们看到什么?”</p><p>提问3:“声音从哪里来?”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动。</p><p>提问4:“你感觉到了什么?”</p><p>教师由四个关联问题,让孩子知道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p><p>教师小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p><p>三、通过乐器实验,倾听、感受声音的音高、音低,从而引出吸管实验。</p><p>实验一:敲击中音铁琴</p><p>教师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中音铁琴,请你们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p><p>教师提问2:“它们发的声音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p><p>教师提问3:“好,让我们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p><p>教师提问4:同样的物体在振动,只是铁琴板长短不同,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铁琴板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坐着先听一次……现在可以用身体来表达你听到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p><p>教师小结:原来,相同的物体会因为长、短的不同,而发出高低的不同声音。</p><p>实验二:吹吸管,倾听声音</p><p>师:“同样是吸管,我们来听听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声音,你们发现了什么?”</p><p>1、接着,教师再出示两排吸管,一排是长的,一排是短的。</p><p>让幼儿长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听到声音的高与低。</p><p>2、教师提问1:“你在吹这两根长短不同的吸管时,发现有什么不同?”</p><p>(教师可请各别幼儿上台吹,让台下的幼儿感受)</p><p>教师引语:“哦,原来声音不同。吸管的长短也有高低之分。”</p><p>3、教师展示:与幼儿对比实验的结果。</p><p>教师小结:吹奏时,嘴里的气流会振动吸管中的空气,产生声音。短的吸管振动频率快,所以音高;长的吸管振动频率慢,所以音低。</p><p>四、制作“排笛”。</p><p>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学软件,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p><p>2、教师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p><p>3、幼儿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悦。</p><p>4、活动结束。</p><p>延伸活动:</p><p>教师与幼儿来到区域里,通过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欢的旋律,举办一场亲子“排笛”小演奏。</p><p>效果反思:</p><p>科学活动的探索性带给了孩子无穷的乐趣。吸管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的管子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材料的选择取源于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这样的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同时,对于第一次接触实验记录表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这样简单的记录过程也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不在是那么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那么多的任务在“工作”,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p><p>当然,不足点也是较多的。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科学知识与探究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样要具有科学性。在开展此活动时,我发现,在做吹吸管,感知音高、音低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短的吸管音高,长的吸管音低”,势必会加深孩子对这一印象,而且还有点误导的感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