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03:34

大班认知教案:统计图表

<p>设计意图:</p><p>大班幼儿分类计数的基础比较好,但是记录的方法还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大班年龄阶段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分类统计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在开展有关“鞋”的项目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鞋”作为数学活动的载体,,将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分类统计活动相结合,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分类、设计相应的标记。引导幼儿了解分类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统计图表的便携性。</p><p>[活动目标]</p><p>1、会给鞋分类并设计相应的标记,学习按标记在相应的图表上进行分类统计。</p><p>2、尝试用图表统计的方法比较多少,感受图表统计的好处。</p><p>[活动准备]</p><p>1、知识准备:开展有关“鞋”的项目活动,对鞋子的名称,款式和制作材料有初步的经验。</p><p>2、教学具准备:幼儿每人一双鞋:拖鞋、凉鞋、球鞋、皮鞋、幼儿和教师用的空白统计图表、笔。</p><p>[教学过程]</p><p>一、分类摆放鞋子并做标记。</p><p>1、教师引导幼儿将鞋分类摆放。</p><p>“你们今天穿的是什么鞋?”“请你们将相同的鞋子放在一起。”</p><p>2、检查分类摆放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们是怎么放的,是不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了,有没有放错的?”</p><p>3、设计鞋子的标记。教师出示空白的统计图表,“请大家给每种鞋子设计一个标记,将标记画在表格最上面一排空格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p><p>二、按标记统计鞋子的数量。</p><p>1、教师提出记录要求。“请大家数一数每种鞋子有几双,然后在这种鞋子标记下的空格内用符号记录下来。一个符号表示一双鞋,一个空格里只能画一个符号,有几双鞋就画几个符号。”</p><p>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p><p>3、讲评幼儿的统计表。展示幼儿的统计表,教师和幼儿共同来检查记录的格式、数量是否正确。</p><p>三、讨论统计图表的用处。</p><p>1、教师手指幼儿的一张正确的统计表,提问:“谁能不数就一眼看出哪种鞋最多,哪种鞋最少?为什么?”</p><p>“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多的鞋子占的格子多,队伍排得长)。</p><p>2、引导幼儿了解统计图表的用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统计图表来记录,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情。我们一起去找找,哪里还用到统计图表?它们记录的是什么事情?”</p><p>延伸:</p><p>1、引导幼儿调查身边熟悉的事物并进行分类统计。如:自己身高、体重、视力的变化,班级里男孩和女孩谁多谁少等等。</p><p>2、幼儿收集各种形式的统计图表,并布置在教室里,相互介绍。引导幼儿了解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用处。</p><p>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认知教案: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