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科学探索区
<p>活动目标:</p><p>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p><p>2、了解磁化现象。</p><p>活动过程:</p><p>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p><p>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p><p>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p><p>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p><p>磁力可以穿过什么</p><p>活动目标:</p><p>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p><p>活动过程:</p><p>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p><p>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p><p>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p><p>磁力的大小</p><p>活动目标:</p><p>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p><p>活动过程:</p><p>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p><p>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p><p>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p><p>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p><p>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p><p>好玩的电动玩具</p><p>活动目标:</p><p>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p><p>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p><p>活动过程:</p><p>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p><p>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p><p>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p><p>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p><p>好玩的摩擦起电</p><p>活动目标:</p><p>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p><p>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p><p>活动过程:</p><p>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p><p>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p><p>3、幼儿自由实验。</p><p>4、小结。</p><p>分散和聚集</p><p>活动目标:</p><p>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p><p>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p><p>活动过程;</p><p>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p><p>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p><p>3、幼儿做实验。</p><p>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p><p>探索各种声音</p><p>活动目标:</p><p>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p><p>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p><p>活动过程:</p><p>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p><p>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p><p>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p><p>4、师小结。</p><p>玩镜子</p><p>活动目标:</p><p>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p><p>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p><p>活动过程:</p><p>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p><p>2、操作一:每个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p><p>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p><p>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p><p>3、老师总结。</p><p>玩磁针</p><p>活动目标:</p><p>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p><p>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p><p>活动过程:</p><p>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p><p>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p><p>3、老师小结。</p><p>使球停在斜坡上</p><p>活动目标:</p><p>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p><p>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p><p>活动过程:</p><p>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p><p>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p><p>3、再次操作。</p><p>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p><p>好玩的多面镜</p><p>活动目标:</p><p>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p><p>活动过程:</p><p>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p><p>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p><p>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p><p>搭纸桥</p><p>活动目标:</p><p>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p><p>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p><p>活动过程:</p><p>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p><p>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p><p>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p><p>玩斜坡(一)</p><p>活动目标:</p><p>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p><p>活动过程:</p><p>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p><p>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p><p>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p><p>玩斜坡(二)</p><p>活动目标:</p><p>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p><p>活动过程:</p><p>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p><p>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p><p>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p><p>瓶中吸物</p><p>活动目标:</p><p>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p><p>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p><p>活动过程:</p><p>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p><p>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p><p>3、教师小结。</p><p>神奇的吸管</p><p>活动目标:</p><p>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p><p>活动过程:</p><p>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p><p>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p><p>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p><p>跳舞的纸屑</p><p>活动目标:</p><p>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p><p>2、激发幼儿</p><p>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p><p>活动过程:</p><p>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p><p>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p><p>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p><p>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p><p>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p><p>幼儿探索,相互交流。</p><p>三、整理好操作材料。</p><p>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p><p>探索飞机模型</p><p>活动目标:</p><p>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p><p>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p><p>活动过程:</p><p>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飞机是什么样的?”</p><p>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p><p>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p><p>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p><p>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p><p>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p><p>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p><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