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02:51

大班科学教案:怎样使它们都竖起来

<p>1、教学目标</p><p>a)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p><p>b)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p><p>c)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p><p>2、教学准备</p><p>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p><p>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p><p>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p><p>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p><p>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p><p>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p><p>3、教学过程</p><p>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p><p>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p><p>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p><p>e)提出问题:使各种吸管也能竖起来,有多少种办法?</p><p>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p><p>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p><p>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p><p>4、活动评析</p><p>竖立现象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个案例把它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通过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动手探索,激发起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讨论问题、记录过程、表达交流中培养幼儿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p><p>建议:在记录形式和交流方式上进行改进。如:记录纸上画的格子,限制了幼儿的记录。因为,有的幼儿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试验后增加记录的环节,并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合作试验后,可按小组进行记录,并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集体的交流和表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科学教案:怎样使它们都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