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学活动:快乐的小牧民
<p>一、设计思路:</p><p>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p><p>乐曲《快乐的小牧民》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具有少数民族特点,非常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活动。根据音乐特点,我们采用了由动作总谱导入,逐步累加的教学方法,并选择了“小铃、串铃棒、双响桶、筷子、沙球”等乐器,让幼儿在听听、跳跳、玩玩、敲敲的过程中不断感受音乐的美,使以往让教师和幼儿都感到枯燥、困难的打击乐演奏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富有乐趣。</p><p>二、活动设计:</p><p>(一)活动层次集体舞《快乐的小牧民》</p><p>活动目标:</p><p>1、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蒙古筷子舞的基本动作,能随乐合拍的敲击筷子,掌握××××∣的基本节奏型。</p><p>2、能根据手中筷子上彩带的不同颜色,学习掌握队形的变化。</p><p>3、初步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体验和同伴一同用筷子跳舞的乐趣。</p><p>活动准备:</p><p>筷子(人手两把。一半幼儿用系红彩带的筷子,另一半幼儿用系黄彩带的筷子)。</p><p>活动过程:</p><p>1、展示筷子,引出课题。</p><p>教师:“这是什么?(筷子)蒙古的小朋友到了晚上就会围着篝火用筷子跳舞,可热闹了!”</p><p>2、站成大圆,学习基本动作。</p><p>(1)原地敲击筷子(××××∣),并随乐练习。</p><p>教师:“你会敲筷子么?怎么敲?”</p><p>(2)在圆圈上行进走并敲击筷子。</p><p>教师:“我们一边向前走一边敲。”</p><p>(3)学习弓箭步敲击筷子,探索对称动作。(例如:“可以向圈里敲,还可以怎么敲?”“还可以向圈外敲。”)</p><p>(4)创编不同方位的抖彩带动作,并随乐练习。</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