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谁在叫
<p>设计意图:</p><p>毫无疑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声音等,都是会让孩子们感到好奇的内容。有关动物的主题永远是孩子们探究的重点之一。</p><p>很多动物不仅生动可爱,也很美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挖掘。在参与了《动物世界》之《大熊猫》这一活动后,孩子们明显更爱模仿小动物了,她们妙趣横生的样子,让我灵机一动:何不生成一节音乐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动物们身上感染更多的艺术气息呢?</p><p>音乐主题活动《谁在叫》由此而创设。</p><p>活动目的:</p><p>1、初步学会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方法。</p><p>2、体验愉悦欢快的情绪,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生态关系。</p><p>3、发展幼儿创编歌词的能力。</p><p>活动准备:</p><p>1、知识经验准备。</p><p>①学会并表演歌曲《大熊猫》</p><p>②从生活中、影视图片中收集,了解多种动物资料。</p><p>2、物质材料准备</p><p>①《大熊猫》音乐磁带;《谁在叫》音乐磁带。</p><p>②多种动物头像图片、及对应的嘴形图片</p><p>(如小猫、小鸡、小鸭、小猪、老鼠、小鱼、小象、小狗、青蛙等)</p><p>③简单背景图,表现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p><p>(如图片的起伏:高区对应歌曲高音、低压对应歌曲低音)</p><p>活动过程:</p><p>第一部分:(1~24小节)</p><p>1、听《大熊猫》音乐,表演入场;</p><p>2、导入新课题:动物世界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和小朋友做游戏。</p><p>依次挂示“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头像图片。</p><p>3、引导幼儿依次表现以上几种动物的叫声,并从图片筐中找出相对应的动物嘴形贴在预留背景图中。</p><p>4、教师模仿动物叫声、范唱,幼儿学唱。</p><p>从图谱一目了然可以看到:对照动物头像唱出小动物名字:对照嘴型唱出动物叫声。</p><p>5、对应图谱观察讨论: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p><p>第二部分:(25~42小节)</p><p>6、分析讨论: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态关系,导入歌曲后半部分的学习。</p><p>7、学习领唱、合唱的基本唱法。</p><p>可视幼儿能力由教师先领唱、幼儿合唱,逐步到幼儿领唱、合唱。</p><p>第三部分:创编歌曲</p><p>8、请幼儿充分发挥想像;</p><p>①你在生活中、动物园里、影视图片中分别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p><p>②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p><p>③尽可能将图片筐中准备的图片出示出来</p><p>(如青蛙、小鸟、小狗等)</p><p>9、利用创编的歌词,结合已有旋律,创编歌曲。</p><p>活动延伸:</p><p>1、带领幼儿制作、收集多种动物图片,学习、讨论各种动物。</p><p>2、准备音乐旋律伴奏材料,为幼儿创造、表演提供平台。</p><p>活动反思:</p><p>《谁在叫》是一首2/4拍,七声宫调式的儿童歌曲,该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p><p>本活动使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学唱了歌曲《谁在叫》,尝试并使用了“领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线的背景图方式,浅显地培养幼儿对高音区和低音区唱法的简单感受,幼儿积极性较好,活动目标基本达到。</p><p>不足之处,对第二部分的展示较少,幼儿在唱的时候,对歌词、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对幼儿启发创编的力度还不够,同时应作好系统归纳的准备(如提前准备可能出现的青蛙、小鸟、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动物图片,用白极预留空间,及时展示幼儿的创造成果;也可给幼儿提供。自制图片、图谱的空间,让幼儿把想唱的画出来)让幼儿更多体会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p><p>总体来讲,幼儿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学会了这首42小节的歌曲,并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我觉得幼儿的能力不错,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