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活动设计
<p>晨间活动:1、桌面玩具</p><p>2、户外活动:跳绳、踢毽子、滚轮胎等</p><p>晨会:谈话活动:“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办?”(交流自救知识)</p><p>活动一:洪水来了(社会、科学)</p><p>活动目标:</p><p>1、初步了解水灾发生时自救方法,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p><p>2、有环保意识,乐意为周围的绿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p><p>活动重点:了解洪水发生的原因</p><p>难点:掌握自救的方法</p><p>活动准备:</p><p>教学挂图(水灾的危害)</p><p>活动过程:</p><p>1、以谈话导入主题</p><p>(1)、“小朋友想想如果我们这儿连续几天都下雨,感觉会是怎样呢?有哪些不方便呢?”</p><p>“如果大雨连续不停的下,将会发生什么?”(幼儿交流)</p><p>(2)、看图片,了解水灾的危害性</p><p>“连续下大雨发生了什么事情?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教师和幼儿共同边看图片边交流)</p><p>2、交流感受和逃生方法</p><p>“看到这样的灾情你是怎样想的?”</p><p>“洪水来了我们可以怎样逃生自救?”(发求救信号、抱住树木、爬上屋顶)</p><p>3、了解洪水发生的原因</p><p>“现在为什么每年有特大洪水?”</p><p>“减少灾害天气有什么办法?”</p><p>(教师告诉幼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与减少水灾之间的关系)</p><p>活动二:着火了怎么办</p><p>活动目标:</p><p>1、知道火警电话的号码。</p><p>2、了解火警时的简单防护方法。</p><p>活动重点:了解火警电话号码</p><p>难点:掌握简单的防护方法</p><p>活动准备:</p><p>幼儿用书《着火了怎么办》</p><p>活动过程:</p><p>1、师生讨论:</p><p>“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p><p>“发生火灾了怎么办?”</p><p>2、了解简单的防护方法</p><p>(1)、向幼儿介绍火警电话号码及报警要求</p><p>“火警电话119。”</p><p>“报警时要说清楚详细地址、电话、报警人的姓名等。”</p><p>(2)、幼儿模拟打电话:教师做消防员、幼儿做报警人</p><p>(3)、火灾自救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身体、向外面发出求救信号、迅速离开火源)</p><p>3、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p>教师告诉幼儿火警电话是不能随便乱拨打的。</p><p>活动三:图书室自由阅读活动</p><p>下午活动一:</p><p>安全教育:跳动的心脏</p><p>活动目标:</p><p>1、知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感知运动后心脏较剧烈的跳动。</p><p>2、知道用正确的方法关心、爱护自己的心脏。</p><p>活动准备:</p><p>教学挂图:《跳动的心脏》。</p><p>活动过程:</p><p>1、教师和幼儿共同跑步,体验心脏的剧烈跳动。</p><p>(1)、教师请幼儿说说跑步后有什么感觉。</p><p>(2)、请幼儿相互摸摸、听听运动后的心脏跳动情况,谈谈运动后心脏的变化。</p><p>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认识人体中重要的器官——心脏。</p><p>(1)、教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心脏?摸一摸,你的心脏长在身体的什么位置?</p><p>(2)教师:你们知道心脏在身体里有多大呢?</p><p>(3)、请幼儿握起自己的拳头,告诉幼儿,每个人的心脏和自己握起的拳头差不多大。</p><p>3、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心脏的功能。</p><p>(1)、教师:谁知道心脏里这些红的、蓝的管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p><p>(2)、教师小结:这些管子就是(心)血管,人体的血液都要经过这里再流到别的地方去,刚才我们跑步的时候,我们觉得心脏变快,通过心脏的帮忙,血液才能不停地流动,把身体里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送到全身各个地方,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p><p>4、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p><p>(1)、教师: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停止跳动,人就可能死亡,所以要很好地保护心脏。怎样来保护心脏呢?</p><p>(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锻炼身体能使心脏更健康,但又不能长时间地做激烈的运动,否则,心脏会很累,运动后要让心脏慢慢地休息下来;要多呼吸新鲜空气,让心脏给我们全身输送更多有氧气的血液;保持正确的站、坐、卧等姿势,不趴着睡觉等。)</p><p>活动二:组织幼儿去音乐厅活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