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流星
<p>[活动生成]</p><p>游戏《流星》是根据民间游戏《扔沙包》改编的。因为传统的《扔沙包》游戏在使用材料及运动方式上较为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满足幼儿对游戏创新的需求,我们在游戏中增添了绳、球、飞盘、毽子等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材料互动,大胆创新,从而增加了甩、滚、踢等动作技能,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挖掘与发扬。</p><p>[活动目标]</p><p>1.在游戏中巩固幼儿投掷、躲闪、滚、踢等动作技能,初步学习甩的动作,锻炼手臂肌肉。</p><p>2.能对游戏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进行验证。</p><p>[活动准备]</p><p>1.《马兰开花》音乐磁带、录音机、绳球。</p><p>2.活动前已提供过球、沙包、毽子、布飞盘等游戏材料,开展过《流星》游戏。</p><p>[活动过程]</p><p>一.伴随《马兰开花》的音乐,幼儿和老师玩《木头人》、《高人和矮人》、《老鹰捉小鸡》、《三人套》等民间游戏。</p><p>(《马兰开花》是一首韵味十足的民谣。在其强劲节奏的带动下,师幼互动极为融洽、自然。虽说只是短短的三四分钟,但游戏所蕴涵的趣味性、娱乐性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游戏的热情,体会到民间游戏的魅力。)</p><p>二.自由选择球、沙包、毽子、布飞盘等材料进行游戏</p><p>因为孩子们有前几次游戏的经验,所以当他们面对球、沙包、毽子、布飞盘等材料时,在玩法上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创造性。</p><p>三.出示新道具——绳球,引导幼儿利用其开展《流星》游戏。</p><p>1.组织幼儿讨论:用绳球玩《流星》游戏可以怎样玩?</p><p>杰:手握住竹棒,左右甩动绳球。</p><p>羽:一手握住竹棒,一手抓着布球,用力将布球抛出去。</p><p>康:像钓鱼时甩钓竿似的将绳球从上往下甩。</p><p>鹏:两脚一前一后叉开站立,手抓住竹棒,荡秋千似的将绳球从下往上甩起来。</p><p>芳:手握住竹棒,用力转一圈,将球甩起来。</p><p>……</p><p>(绳球以其新、奇的特点深深吸引了孩子。他们个个畅所欲言,跃跃欲试。我发现幼儿的想法大多与其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尤其当一幼儿说到“转圈将球甩动起来”时,有几名幼儿便联想到朝鲜民间游戏《抖彩带》,纷纷表示还可以将绳球拴在头部、脚踝处甩动。不知不觉中经验得以迁移。)</p><p>2.引发幼儿提出游戏设想:你想用哪种方法玩绳球?合适吗?需要注意什么?</p><p>浩:我想用转圈的方法将球甩起来,像空中飞车一样。</p><p>影:一直不停地转,头会晕的。</p><p>禾:转一圈吧。</p><p>浩:转一圈太少了,球可能飞不起来。</p><p>禾:只要你用力一转,看(禾随即起身示范。)</p><p>苏:“钓鱼”的方法也不错。手握竹棒从上往下一甩,力量大,甩得远。</p><p>杰:力气大,球打到小朋友身上一定很疼。我怕。</p><p>韩:球是布做的,一点儿都不疼。</p><p>羽:球左右甩一甩,象老蛇爬行,一定有意思。</p><p>芳:左右甩,也不怕身上被打疼了。</p><p>天:我可以站着甩绳球,累了还可以蹲下来甩绳球。</p><p>羽:对了,站着的时候可以对准小朋友身上甩,蹲下来的时候对准小朋友的脚甩。</p><p>鹏:这玩具真好,手抓着布球抛出去,还可以利用牵引的竹棒把它拉回来。不用小朋友捡玩具,真方便。</p><p>康:中间躲闪的小朋友可要加快速度了。</p><p>天:竹棒要抓得紧紧的。竹棒打到小朋友的身上太危险了。</p><p>(引导幼儿对游戏的玩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是我们的一个大胆尝试。实验证明,孩子们对此有一定的预见性,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给予支持、判断、分析。)</p><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