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7:10

大班其他教案:小灯泡亮了

<p><br />一、课题名称:小灯泡亮了</p><p>二、设计意图</p><p>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活动能力,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心。他们乐于主动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他们已经基本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或结果并基本能自己归纳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p><p>在我们班科学角有供幼儿探究的各种材料,很多幼儿都对其感兴趣,他经常会搞一些小试验,个别幼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磁铁会在不接触某些东西的情况下而让它们移动,锡纸平铺时会浮在水面上,团成球后却会沉到水底等。在我投放了电珠、电池后他们便经常用各种方法试图让灯泡变亮。结合这一现象及当前我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我特设计了“小灯泡的秘密”系列活动,旨在丰富幼儿经验并对其进行自我保护教育。</p><p>三、教学目标</p><p>1.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感官来观察和探究周围事物的奥秘没,及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会用语言报告他的实验结果。</p><p>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池、灯泡、电线之间的简单关系。</p><p>3.尝试寻找正确的连接方式及用简单的图表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p><p>4.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p><p>四、教学准备</p><p>1、精神准备:知道什么是金属;排除幼儿顾虑为幼儿创建安全的环境和探究氛围。教师实验前亲自示范免除幼儿“摸电池会触电的顾虑”。</p><p>2、材料准备:灯泡、电池、线绳、纸绳、铜丝、铁丝、塑料绳、记录图表、记录笔、黑板一块。</p><p>五、教学方式</p><p>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这样更便于教师指导和了解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注意随时调整教学步骤。</p><p>六、教学过程</p><p><br />(一)导入:</p><p>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小秘密,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密小礼物,你们瞧(出示手电筒),这是什么啊?”</p><p>幼儿回答:“可乐”</p><p>教师说:“好!那我给它施一个小魔法,你们看有什么变化啊?”(教师打开手电让手电发光)</p><p>幼儿回答:“亮了”</p><p>教师问:“那是什么让可乐手电发光了呢?”</p><p>幼儿回答:“因为有电池和灯泡。”教师验证幼儿的答案(可以拆开手电)</p><p>教师问:“除了电池和灯泡还需要别的东西么?”引导幼儿知道还需要一个导电的东西,如:电线。</p><p>(二)过程:</p><p>1、一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灯泡</p><p>采用直接提问法引起幼儿注意及兴趣。</p><p>教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研究一下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看我带来了很多的电池、灯泡和电线,你们试验一下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起来呢?”</p><p>教师说:“我们每两个人一组,一起想办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然后把你们接亮灯泡的方法在图表上用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p><p>(每两位幼儿一组并会得到一份试验用具及一张记录图表,请幼儿充分尝试并记录连接方法。)</p><p>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灯泡和电池的任意一端连接并用电线将灯泡与电池另外一端连接灯泡便亮</p><p>2、投放各种试验材料</p><p>(1)教师说:“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绳子,你们认为那些能够代替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呢?”幼儿充分猜想、试验并记录结果。</p><p>(2)讨论总结得出结论:金属导电,非金属不导电。</p><p>七、课程延伸</p><p>一个灯泡、一根电线、多节电池,试验寻找连接方法,观察灯泡亮度。</p><p>总结: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电池越多,灯泡越亮。</p><p><br />八、此系列活动的步骤</p><p>1、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p><p>2、了解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关系。</p><p>3、能利用以上知识自己制作简单的电动玩具</p><p>4、进行安全教育</p><p>注:本课为第一步,“了解连接方法,了解导电体及绝缘体”。</p><p>九、备注:</p><p>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合的教育。当幼儿能顺利完成第一步实验时说明幼儿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进行第二步实验的要求,可以进行第二步,反之,则不能。教师可适时调节教学步骤。</p><p>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其他教案:小灯泡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