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6:46

大班其他教案:这是昆虫吗?

<p>通过前阶段的活动,幼儿对周围的“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这些小生物的称呼,也从以前笼统地称为“虫”逐渐具体化,能根据外形特征,正确地叫出学名。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除了能正确命名以外,我们也要求他们能根据一定的科学分类方法将这些虫虫归类,看看哪些是昆虫,哪些则是“昆虫的朋友”,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能力要求。</p><p>活动的考虑与设计思路:</p><p>对于昆虫的定义,大部分孩子是陌生的。如何在给予幼儿科学知识的同时,避免过多的说教和灌输呢?作为教师要在活动的形式上多下功夫,多给予幼儿自己操作、探究的机会,让幼儿在充分的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辨别,逐步加深对昆虫的定义的理解,并能用此来解决问题。</p><p>知识点:</p><p>1.昆虫都具有头、胸、腹和三对足,这是它们的判断标准。</p><p>2.蜘蛛、蝎子属于蛛形纲,蜈蚣是多足类,西瓜虫(潮虫)属甲壳类,它们和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是昆虫的朋友。</p><p>3.蚯蚓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p><p>一、活动准备:</p><p>1.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p><p>2.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p><p>3.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勤于动脑,认真思考。</p><p>二、活动准备:</p><p>2.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p><p>3.家园共同收集多种废旧材料,如包装袋、吸管、塑料瓶等,用来制作昆虫。</p><p>三、活动过程:</p><p>1.什么是昆虫</p><p>(1)(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p><p>“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p><p>(请幼儿人手拿一只“虫虫”,把它们根据是否是昆虫分分家。从而了解孩子的现有知识,使孩子初步感受虫虫分类这样一种形式,而不在于结果如何。在倾听孩子的回答中,教师可以借机规范孩子的语言,给予孩子一定的科学用语,如头、胸、腹等,便于孩子理解,运用于后面的活动。)</p><p>(2)通过科学故事的形式给予孩子正确的昆虫定义,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2.这是昆虫吗?</p><p>“什么样的虫虫才叫昆虫?”“你认识哪些昆虫?”</p><p>(请孩子再次用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进行是否是昆虫的分类)</p><p>(教师进行集体讲解、分类)</p><p>“这是什么虫?”“它是昆虫吗?为什么?”“我们来数数它有几条腿?”</p><p>(选取一些孩子们不太熟悉或容易出错的虫虫进行讲解。如螳螂、毛毛虫等,帮助孩子反复巩固昆虫的定义。)</p><p>“昆虫的朋友有哪些?”(蜘蛛、蜈蚣、西瓜虫……)</p><p>3.制作昆虫</p><p>(1)请孩子在充分认识昆虫的外形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昆虫的制作。(详见制作活动:我喜欢的昆虫)在活动中,教师应多出示一些范例给予孩子启发,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请孩子在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只昆虫。</p><p>(2)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内,使教室主题环境更鲜明,也可供其他孩子参考。</p><p>四、活动建议:</p><p>虫的种类繁多,分类也较为复杂。由于孩子的年龄关系,可以只要求孩子了解昆虫的定义并作分类,其他虫虫可统称为“昆虫的朋友”,具体归类可在日后的学习中让孩子逐渐了解。另外,昆虫的特征是“头、胸、腹、六条腿”,由于六条腿的特征便于孩子辨认,所以在活动中可以特别强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其他教案:这是昆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