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6:33

大班其他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

<p>目标:</p><p>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p><p>2.通过现场欣赏葫芦丝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畅等特点。</p><p>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p><p>准备:</p><p>1.乐器(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p><p>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p><p>过程:</p><p>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p><p>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葫芦丝。</p><p>3.教师现场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分别演奏,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p><p>4.教师用葫芦丝现场完整演奏乐曲。</p><p>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凤尾竹以及曲名等。</p><p>6.男女教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p><p>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p><p>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氛围,借助葫芦丝、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教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发展审美能力。男女教师共同执教为幼儿双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样。</p><p>同行点评:</p><p>第一,在男女教师表演双人舞之前,如果教师能预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位教师是如何配合的,具体有哪些动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交流和尝试,那么幼儿即兴跳双人舞的效果可能会更好;</p><p>第二,在与幼儿讨论音乐背景之前,教师可让幼儿观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录像资料,使幼儿的经验和体验更加直观、丰富。</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其他教案:月光下的凤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