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6:23

大班其他教案:纸编活动

<p>一、生成活动</p><p>在我园的民族教育活动中,我班的民族工艺展示台上,展示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其中有各类编织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着一个竹编的小动物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话马上吸引来几名幼儿。他们又拿起其它的几件编织的物品,看着、摸着、说着。几天后,班上的小朋友先后拿来了竹编、草编、布编、绳编等各种编织物。见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准备就编织开展几次活动。</p><p>二、活动目标</p><p>通过观察编织物品,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幼儿多种能力。</p><p>三、活动过程</p><p>(一)欣赏活动</p><p>目标:</p><p>⑴观察编织物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p><p>⑵了解幼儿对图示的理解水平。</p><p>材料:各种编织物品若干,纸编作品若干,彩条若干,说明书一份。</p><p>过程:</p><p>⑴出示展示台,让幼儿欣赏,并介绍自己所带的物品,找异同点,引导幼儿小结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编织而成的;</p><p>⑵教师出示纸编作品组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p><p>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并出示相关的纸编说明书,提出探索问题上面符号代表什么,和以前看过的折纸图示有什么不同;</p><p>⑷幼儿熟悉材料,尝试看图学习直编。</p><p>分析:幼儿对参与活动,尤其是说明书的投放很感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说明书的第五步对幼儿较难,需成人指导,所以在说明书的旁边应投放相应的供幼儿拆编的纸编作品,提高对图示的理解。</p><p>(二)操作活动(一)</p><p>小组活动㈠</p><p>目标:引导幼儿能自己看说明书,进行直线编。</p><p>材料:说明书,彩条及相关成品,教师边观察边帮助小组。</p><p>过程:</p><p>⑴幼儿分组自选编织成品,学习看说明书直线编,发现说明书中图示的规律;</p><p>⑵幼儿自由编织,教师辅导个别幼儿;</p><p>⑶引导幼儿在仿编后进行变化;</p><p>⑷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p><p>分析:幼儿基本学会了看说明书,在第五步时,不少幼儿借助旁边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条的宽度要有变化,以利于幼儿选择组画。幼儿的作品种类少,主要是因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和幼儿的感性经验少所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从丰富幼儿的经验入手。</p><p>操作活动(二)</p><p>目标:引导幼儿自己看曲线编的说明书。</p><p>材料:说明书,彩条等。</p><p>过程:</p><p>⑴幼儿小组自学曲线编的方法;</p><p>⑵和幼儿共同总结曲线编织的特点,教师辅导个别幼儿;</p><p>⑶组织幼儿赏析幼儿作品。</p><p>分析:幼儿能根据说明书自学曲线编,个别幼儿不再需要教师的辅导,但有十名幼儿需旁边的辅助说明才可以编。</p><p>操作活动(三)</p><p>目标:</p><p>⑴鼓励幼儿利用两种编织方法编织出自己需要的形象,</p><p>⑵鼓励幼儿大胆地创新,并能与同伴协商合作。</p><p>材料:彩条,胶棒,各色彩纸,水彩笔,大白纸等。</p><p>过程:</p><p>⑴请幼儿自由组合,协商所要组合的画;</p><p>⑵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主题分工;</p><p>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组画过程中的分歧意见;</p><p>⑷作品展示,引导幼儿自评、互评。</p><p>分析:幼儿经过相互协商,把各自喜爱并想表现出来的作品归纳为三类,并自觉分组,组合出的三幅画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动物、公园一角。幼儿情绪高,兴趣浓厚,当不知道的形象出现时,幼儿会去相关的区域寻找答案。幼儿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幼儿冲出了纸条的局限,能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组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其他教案:纸编活动